舞流星亮桔灯玩兔儿爷这些中秋习俗还在
2023/8/7 来源:不详封面新闻记者李雨心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此诗句频繁出现在街头巷尾的商业宣传海报中时,象征着团圆的传统节日中秋,就已经到来了人们的身边。自古以来,中秋节就备受国人重视,月亮更是寄托团圆的重要意象。在这一日,人们泛舟赏月、吟诗作对,与亲人团聚、共食月饼,人间尽是一派欢天喜地的热闹场景。
祭月、赏月、吃月饼……说起中秋的习俗,大多与月亮相关。这些习俗流传千年,在当下仍在千家万户中年年上演。但与此同时,不少旧时的中秋风情民俗已经难以寻觅,人们只能从老人的口中略知一二。譬如在中秋之夜,娃娃们拿着插满香的柚子沿街舞动,大街小巷地你追我赶的画面,就深深印刻在民俗专家刘孝昌的脑海中。
舞流星亮桔灯娃娃们的好耍法
柚子灯(图源网络)
“茶半温时酒半酣,家人夜饮作清谈。儿童月饼才分享,又插香球舞气柑。”在清人冯家吉所写的《锦城竹枝词百咏》一诗中,记载了中秋时节成都娃娃们的耍法和乐趣。而其中的“舞气柑”,就是老成都人常说的“舞流星”。
“啥叫流星?就是把不成熟的柚子,也就是成都人常说的气柑,在其上插根两三尺的竹竿,又插满点燃的香沿街舞动,只见孩子们三五成群,将柚子舞得宛如流星,所以俗称舞流星。”刘孝昌解释到。在中秋晚上,拿着这些“满天星”的稚童们,就在大街小巷中你追我赶。更有好事者借着锣鼓点耍“满天星”,如同要杂技一般。“看到此场景,大人们难免多说几句:’娃娃些,注意到,不要把草房子烧着了。’孩子们正在兴头上,哪里顾得这些招呼,于是边跑边喊:‘不得,我们在坝坝头耍。’”
不光要“舞流星”,还要亮桔灯。刘孝昌说到,在中秋时分,成都郊外的桔子刚刚上市,但外皮大多是青的,于是孩子们把桔子上面挖个圆盖,再把内瓤掏空,穿三根细线,里面放个蜡烛或清油做芯子点燃。“这个习俗,就叫做亮桔灯。无论是穿根竹筷子悬挂在各家门上,还是娃娃些提起到处玩,都是节日中一道极为亮丽的风景线。”
据悉,在不同的地区,相似的习俗也有不同的名称。譬如在广州,以柚子壳刻通花,中可悬灯的习俗,称为“耍禄仔”。这也是过去中秋节十分流行的儿童游戏,儿童提着成群结队游乐,或提着各种动物、瓜果形状的灯色,沿街踏歌而行,还要一边唱着“耍禄歌”:“耍禄仔,耍禄儿,点明灯。识斯文者重斯文,天下读书为第一,莫谓文章无用处,古云一字值千金,自有书中出贵人……”
中秋佳节,大人们赏月吟诗,饮酒吃鸭。而娃娃们沿街舞动手中的桔灯、柚子灯,可谓阖家团圆,老少皆欢。
玩兔儿爷引得无数大人小孩购买
兔儿爷(图源网络)
如果说月亮是中秋节最具象征意象的事物,那兔子,也许是人们提到该节气时最先想到的动物。在中秋节相关的神话传说中,不少就跟兔子有关系。“嫦娥奔月”“玉兔捣药”……于是在中秋节的众多习俗中,“玩兔儿爷”延续了人们自古对于兔子这一意象的喜爱。
玩兔儿爷,是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的中秋习俗。明人纪坤所著的《花王阁剩稿》中写到:“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据古籍记载可知,“兔儿爷”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竖着两只大耳朵。在最初,“兔儿爷”用于中秋拜月祭祀,但随着历史演变,“兔儿爷”在清代逐步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燕京岁时记》中也写到:“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
曾有老北京人回忆到,在几十年前的北京,一到中秋节,大街小巷都有不少卖兔儿爷的摊子,引得无数大人小孩们前来购买。当下,泥塑(北京兔儿爷)也已经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数百年的这一中秋民俗,更值得人们的珍惜。
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从古至今,中秋节的习俗经久不息,且各式各样,吃喝玩乐一应俱全。虽然不少旧时的民俗已经难以见到,仍能在每年的中秋,感受到欢乐浓厚的节日氛围,和“月圆家团圆”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