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女孩打性抑制针半年花10万医生

2023/3/12 来源:不详

5月7日,钱江晚报报道的《9岁女孩打“性抑制针”半年花10万》的新闻登上热搜,对此,文中提到的小儿内分泌科林医生在微博上回应表示,生长激素并不是洪水猛兽,就是个药物。

在采访中,9岁女孩妞妞的家长张凤(化名)表示,医生判断,妞妞的情况就是“中枢性性早熟”,她很可能出现初潮来得过早的情况,到那时给她长个子的时间就不多了,她最多还有1~2厘米的空间能长。

医生给张凤提出了两种方案:顺其自然或打性抑制针。顺其自然,就是让妞妞多运动,调整饮食,早睡觉。即便来了初潮,按照自然遗传的身高,妞妞最低也能到1米55左右,乐观一点还有可能长到1米6。而打性抑制针,就是通过长期的药物干预,抑制孩子的发育,让身高快速生长减慢,抑制骨龄过快的成熟。说得更直白些,就是让初潮的时间滞后一点,给孩子长身体的时间就能更久一点。最终,张凤决定打性抑制针。

打针的过程是痛苦的。药物需要从腹部皮下导入体内,针头比普通针头粗上三四倍,用药量是以体重为基准算的,妞妞每个月需要打3.75mg的药剂。打性抑制针的第二个月,张凤开始“双打”,也就是

同时打抑制针和生长激素,两针加在一起一个月要花一万多元

。大半年下来,检查加上来回的路费、医药费,张凤粗粗算了一下,有近10万元。按照最理想的情况打满两年,也要20万元左右。针剂一旦开始打便不能停下,医院报到,这是一场持久战。

“家长们其实是不管这些的。医院不让打,他们就会在群里说,医院找找门路。”张凤说,她自己也接到过很多家长的来电咨询。张凤挨个告诉家长,妞妞不是别的原因,确实是被诊断为中枢性性早熟才打针的,

大家一定要听医生的诊断。

对于媒体报道,小儿内分泌科医师林医生在自己的微博中回应称:

其实类似的报道每年都有,主要目的就是规范生长激素的使用,简而言之:

生长激素和抗生素一样,有明确适应症可以用

,但单纯想在原有基础上拔高一点(比如男生预测想长到)是不建议滥用的,所以

生长激素并不是洪水猛兽,就是个药物

另:抑制针是针对性早熟的孩子,这个热搜有点标题党了,抑制针没有那么贵,按照不同的厂家费用大概一个月-左右,单纯使用抑制针半年不会超过一万块。

林医生反复强调:

生长激素和抗生素一样,有明确适应症才可以用。

同时,林医生还晒出门诊处方图片,表示价格并非如此高昂,目前国内主流使用的基本在千元左右一支,粉剂和水剂也分别为和元/月左右。报道里写的比较贵的主要是生长激素的价格,至于半年花10万也只可能是长效生长激素。

其实,这样的事件并非首次引起人们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36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