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种植流行倒插秧,啥是倒插秧这五句
2023/3/20 来源:不详白癜风传染人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01/5892304.html
红薯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一年生草本农作物,别名山芋,地瓜,红芋等;因其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多种矿质元素,兼有果腹和强健体魄的作用,民间有“长寿食品”之誉,深受一部分人群喜爱;红薯是泊来物种,原产地热带美洲地区,16世纪末期经多种渠道传入中国,明代古籍《闽书》,《农政全书》均有红薯传入我国的历史记载;故此,红薯在部分民间也称为番薯;红薯性喜温热,怕寒怕霜,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条件均适宜培育红薯,现在的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红薯种植过程中,凭借勤劳的双手和聪颖的智慧,积累了丰富的红薯种植经验,为红薯在我国落地生根以及红薯物种的进化繁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比如,劳动人们在红薯种植过程中发现,红薯“倒插秧”栽培方式将能获取更高的品质和产量;那么,“倒插秧”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定植方式呢?红薯“倒插秧”为何能增产?增产的依据是什么?红薯“倒插秧”是新技术还是老经验?下面,我们就来说道说道这些问题。
什么是红薯“倒插秧”?
首先说明,红薯倒插秧并非将红薯的秧苗倒置扦插,不是将红薯的秧苗顶端埋入土中,让根系或尾端露出土壤,凡是这样理解“倒插秧”都是不正确的;所谓红薯“倒插秧”是指让薯秧平躺着放入定植穴中,将薯秧根系或尾端以及薯秧顶端三个节点以下的部分秧体埋入土中,只露出薯秧顶端三个节点及子叶;这个“倒”是个多音字,在“倒插秧”中的倒字声调应该是第三声,而非第四声,是平躺放平定植的意思;“倒插秧”区别于斜插和直立扦插,它是将红薯秧苗呈现船型构造放入定植穴中,红薯苗在土壤中处于弯曲的U型状态。
红薯“倒插秧”高产依据
因红薯“倒插秧”在土壤中显现躺平的U型状态,故红薯“倒插秧”采用的秧苗比直插和斜插的秧苗长的多;比如直插或斜插的薯秧长度15厘米就足够了,而“倒插秧”采用的薯秧需要达到25至30厘米长度;而薯秧长度增加,在薯秧上分布的薯秧节点也就相应增加;薯秧节点是红薯滋生须根和结出薯块的重要器官,当薯秧埋入土壤中的节点越多,预示着滋生的须根越多;须根在土壤中分布越广,说明红薯根系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越大,为红薯生长提供的营养物质也就越丰富。
而薯秧埋入土壤中的节点越多,预示每个节点都具备结出薯块的理论能力;只要土壤中的营养物质足够丰富,“倒插秧”的红薯就有足够高产的可能。另外,红薯旺长是抑制红薯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倒插秧”定植的红薯,薯秧埋入土壤中的长度明显增加,它对抑制薯秧顶端优势作用明显,不会造成薯秧旺长;故此,“倒插秧”定植的红薯具有理论上的高产可能;而事实上,采用“倒插秧”技术定植的红薯,增产的效果也非常明显;相比传统直插或斜插定植的红薯,“倒插秧”方式定植的薯块产量可提升30%左右。
为何说“倒插秧”是红薯种植老经验?
红薯“倒插秧”技术应用并非新发明,而是劳动人们在长期的红薯传统种植过程中积累的老经验;据一部分老人讲述,早在上个世纪的生产队时期,也就是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部分地区就曾采用过“倒插秧”方式种植红薯;虽然红薯“倒插秧”技术应用的具体时间无法考证,但上个世纪劳动人们采用“倒插秧”技术种植红薯源自于两句农谚的启发和引导;这两句农谚分别是“红薯种植用平栽,秋后丰收满腰带”,意思是采用平躺薯秧种植的红薯,秋后结出的薯块大而多,薯块挂在根系上的样子就像一根长长的腰带。
而另一句农谚是“横栽红薯竖栽葱,浅结元宝深长草”,这句农谚中的“横栽红薯”,其实就是平躺着放置薯秧,也就是咱们现在说的“倒插秧”;无论是平栽还是横栽,都是红薯“倒插秧”培植形式的不同描述;而这两句农谚是劳动人民在红薯栽培历史过程中,作出的实践尝试和智慧总结;虽然无从考究具体的总结日期,但足以证明红薯“倒插秧”并非新技术,而是劳动人民种植红薯的老经验。
关于种植高产红薯的五句农谚
其实,红薯的优质高产除了与“倒插秧”定植方式有一定的关系之外,还与红薯的品种,薯秧质量,培植季节,温度气候,土质土壤,肥力肥性以及排灌水平,管理水平有关;如果缺乏红薯种植技术,或者对红薯种植的程序不熟悉,可以参照下面五句农谚种植红薯;因为这五句农谚对红薯的栽植季节,薯秧质量要求,定植标准,红薯需肥需求,以及定植环境作出了系统性总结,对红薯种植的经验累积以及种出优质高产的红薯帮助很大,大家可放心采用。
清明谷雨栽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
农谚“清明谷雨栽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是对红薯栽植时间的具体要求;这句农谚明确指出,清明至谷雨时节是栽植红薯的适宜时间;另外,农谚“清明秫秫谷雨花,谷雨到了栽地瓜;谷雨前后栽地瓜,最迟不要过立夏”都指明,谷雨前后是红薯的适栽季节;红薯是一种喜温怕寒的无霜期作物,尤其怕霜冻浸染,所以种植红薯要避开晚霜期;民间有俗语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所以谷雨时节是最适宜种植红薯的时节;另外,红薯的生长适温要求在15至30度之间,低于15度红薯生长能力会受到抑制;而谷雨时节的日平均气温高于15度,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土壤湿润,温度条件和气候环境非常利于薯秧缓苗和生长,所以民间有“谷雨前后遍种薯”的说法。
红薯要栽壮秧秧,坚决不栽嫩芽芽
农谚“红薯要栽壮秧秧,坚决不栽嫩芽芽”是对栽植薯秧质量的具体要求;壮秧秧,是指薯藤粗壮,薯叶宽大肥厚,叶片浓绿,节点繁多,节距基本一致的无残缺,无病虫害的优质薯秧;避免采用组织脆嫩,节距较长,节点稀疏的嫩芽薯秧;因为红薯壮秧,利于提升红薯种植的成活率,利于结出个大优质的薯块;而脆嫩薯秧没有经历自然环境的历练,抗性能力明显不足,成活率较低,也不利于获取较高品质产量,故不采用嫩芽薯秧;另外,红薯种植还有“春薯栽炕秧,夏薯栽剪秧”的要求;意思是谷雨之前,气温还有一些波动,炕秧是一种带根的薯秧,抗性能力较强,能够抵御自然环境的变化和气温波动,栽培成功率较高;谷雨之后,已经到了立夏,红薯已经处在生长适温期,即使剪秧也能获取较高的培植成功率。
辣椒栽双不栽单,红薯栽双泪满天
农谚“辣椒栽双不栽单,红薯栽双泪满天”是对红薯定植株数的要求;这句农谚也明确指出,红薯定植不要栽双,更不要多株同穴定植;红薯是一种趋光性较强的作物,如果红薯两株同穴或多株同穴,红薯枝叶的趋光性会迫使叶蔓争相生长;如果红薯枝蔓长势过于旺盛,藤蔓交织叶片重叠,不仅相互遮挡光照,不利于叶片进行光合转化;而且红薯枝叶繁茂,会造成垄间郁闭,会造成红薯枝叶之间密不透风,增加病虫害的发生率;而且垄间土壤长期接受不到光照,还会致使土壤地温达不到薯块形成和膨大要求;另外,红薯也是一种对营养物质有较高要求的作物,如果单位面积增加红薯定植株数,必然会分流土壤中一部分营养物质;而单位面积内的养分毕竟有限,满足不了两株或多株红薯生长的营养需求;故此,两株定植多多株定植的红薯往往获取不到期望的增产效果,反而呈现出产量下降的事实;故此,红薯定植以单株为主。
一棵红薯一把灰,红薯结得一大堆
农谚“一棵红薯一把灰,红薯结得一大堆”是对红薯种植关于肥性的要求;这句农谚明确指出,种植红薯适宜使用草木灰作为基肥;草木灰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物质,它是植物燃烧后留下的灰迹,凡是植物所含的矿质元素,草木灰中几乎都含有;草木灰是一种营养丰富矿质元素比较全面的有机肥,它能起到培肥地力,改善土壤性状,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疏松程度的作用。
而且,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含量最多的是钾元素,其次是磷元素;这两种元素都是红薯膨大必须的两种功能元素;因为薯块的形成与膨大程度,磷钾元素起到决定性作用;在薯块形成期至膨大期,是红薯需求磷钾元素最旺盛的时期;而草木灰中的磷钾元素正好可以满足薯块形成与膨大时对磷钾物质的需求,磷钾元素充足的土壤种出的红薯品质高,个大产量高;另外,草木灰还具有抑菌除卵,提高地温的作用;在薯块膨大期,草木灰可以减轻薯块膨大压力,更利于结出个大浑圆的薯块。
天晴栽薯甘心死,天雨插薯快活死
农谚“天晴栽薯甘心死,天雨插薯快活死”是对红薯定植土壤水分的要求;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定植红薯尽量选择在阴天进行;因为晴天时,光照强烈蒸腾量大,刚刚栽植的薯秧抗性能力不足,容易因失水过速过大形成枯苗,会降低红薯栽植成活率;而阴雨天气定植红薯,一是不需要带水定植,二是可以减少劳动量;三是可以提高定植质量,因为阴雨天气没有阳光蒸腾水分,薯秧不会出现失水过多过速现象;而阴雨天气带来的水分,有利于薯秧缓苗,有利于提升红薯种植的成活率;所以,红薯定植以阴雨天气为宜。
概述
另外,定植红薯还有“能栽一日早,不栽一日老”的要求,因为民间有“早栽红薯重十斤,迟栽红薯一把根”的说法;红薯是一种怕重茬的植物,适当轮作可提升红薯品质和产量,民间也有“种植红薯种种稻,水稻红薯两相好”的指导;如果缺乏红薯种植经验和技术,可以采用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倒插秧”方式种植红薯,同时结合上述五句农谚,你也能种出优质高产的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