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兔请客张静名师工作室系列精品课
2022/6/3 来源:不详不改变课本的环节,完全使用课本上的问题串,这样的课上出来效果如何?我们一直在尝试……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小兔请客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认识加减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01课堂观察点一:童话这是一个学生喜欢的童话情境,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这里多花了些时间,因为童话就得有趣,就得生动。再通过提问,孩子们明确了:先拿了3盘红果,又拿了2盘红果,并且知道了一盘红果有10个。虽然花了些时间,但我觉得很值得,因为把10个果子放在一个盘子里,目的是引导学生计算时想到把每个盘子里的果子作为一个整体,在以“十”为计数单位的背景下,把整十数加法转化为10以内数的加法,而我们的这些谈话,为后边学生把10以内数的加减法知识迁移到整十数的加减法埋下伏笔。
02课堂观察点二:不回避一共有多少个果子?难吗?不难,第一学生就直接说出了结果,所以,我在课堂上也不回避,直接把第一个孩子说出的答案写了出来。但30加20怎么就得到了50呢?这就要引导孩子们探讨算理。因为有着直观情境图的演示,有个孩子说的非常好,3+2=5,后面再添个0;另一个孩子解释:3+2是十位上的;又有一个人补充:因为3+2=5,30+20=50……道理似乎有,但又有些朦朦胧胧,说的不太清楚。
03课堂观察点三:出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是合作者,也是引导者。30+20不难,正是因为它不难,学生对于结果的来由却不能清晰地解释时,就需要老师的引导,该出手时就出手。我引导孩子们摆出小棒,让他们再次经历把3捆和2捆合在一起,再去数的过程,激活学生的记忆,引发他们对整十数相加的思考。
04课堂观察点四:错误孩子们想的是对的,说的却可能是错的。一年级的学生并没有真正去学习计数单位,所以几个十几个一,一直都是在让孩子们在体会。因为我知道要多给孩子们说的机会,才能发现孩子们是不是真的掌握了知识,所在在完成了板书,操作了学具之后,我又让孩子们对着课件再次说一说,这不仅仅是重复,课件的演示清晰直观,也有着自己的作用。结果说到3捆加2捆时,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说成了“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50”,我给了她三次机会,她还是坚持这个说法。这时我已经意识到,这个错误可能不仅仅是孩子的口误了,不能仅仅依靠别的孩子给她一个正确答案就能让她理解,于是,我就顺势而做,把她所说的“3个十和2个一”用小棒摆了出来,这种直观性让她一下就明白了自己的错误。这个错误也许并不是她一个人的,而这个环节也帮有同样疑问的小朋友理清了“十”和“一”的区别,所以说,错误也是宝贵的资源。
05课堂观察点五:有趣小刺猬把果子扎走了,这是个多么有趣的情境呀!学生发出惊异的呼声,呼完又感觉好玩哈哈而笑。在这个情境的引导下,我们的减法做的极好,有了上道题目的铺垫,孩子们讲算理讲的清楚有序,当老师问拨计数器的孩子:“为什么小刺猬那么辛苦地扎走10个果子,你却这么轻松地拨了一颗珠子?”孩子回答的特别好:“我这是十位上的珠子。”用好情境,让孩子在愉悦的状态下思考才是我们课本设置这样有趣情境的目的。
06课堂观察点六:收获我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老师帮她改为整十数加整十数);
我学会了几十加几十,比如30加20;
我学会了30个红果加20个红果是50个红果;
我学会了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我学会了减10;
我学会了三百加二百等于五百;
我学会了30加50就像3加5一样等于80……
把这样的课堂定义为精品课,很惭愧,这真的是家常课,还是准备不充分的家常课,但是很鲜活,很真实,把这样的课堂呈现出来,可能会更有利老师们的思考和批评,如果能为老师们的教学和孩子们的学习提供一点点帮助,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尊重儿童视角,构建生本课堂,
我们一直在努力中……
感谢观看。
有你想看的精彩动手做(三)---张静名师工作室系列精品课()动手做(二)---张静名师工作室系列精品课()动手做(一)---张静名师工作室系列精品课()执教:张静
制作:赵茜桑军
编辑:张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