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江滩芦苇飘的不是花,甚至它根本不是芦
2025/3/30 来源:不详已经十一月下旬,汉口江滩的芦苇还是稀稀拉拉的。上周日去看,叶子泡没了大半,光秆子又瘦又白,摸了一把,嚯,一手的泥巴壳子。老实说,今年不是芦苇的好年份。往年这个时候,正是观芦好时机。不过,不管江滩芦苇开成什么样,它始终是这座城市最梦幻的自然造物。
很少有城市这么幸运,在市中心就能看到几公里长的芦苇荡。芦苇的美貌早已谙熟,不如探秘一下它那些不为人知的底细。
01.6公里,3米高,纯野生
江滩芦苇居然是天然野生?一直以为是人工种植的。植物专家说,像这么大规模的、生长在市区的野生芦苇滩,世界罕见。芦苇滩确实挺大,6公里长,我猜没人走完过全程。这么多芦苇,以为是自古有之。其实,它是江滩建成之后才有的,到年左右,才繁茂到成为江滩一景。能长3米高的芦苇丛是天然百叶窗,里面又有亲嘴儿又有撒尿的,不知道哪种更“打扰了”。
02.芦、荻有别
江滩芦苇的主要成员不是芦苇,而是「南荻」,荻草家族中的一种。江滩也有真正的芦苇,但很少,荻芦比例9:1。叫了这么多年的“芦苇”,原来叫了个寂寞。芦和荻没开花之前,相当于孙悟空和六耳猕猴,肉眼难以分辨。最简单的区分办法只能是折断它们:芦苇秆是空心,荻花杆是实心。
左为芦苇,右为南荻。
开花之后,区别就明显了。荻花看上去是齐整乖巧的一束,而芦苇花有很多小分支,显得蓬乱细碎。上周逛江滩还发现,芦似乎比荻长得高,大,且花开得比荻晚。当荻花开始变白的时候,芦苇的花序还是红红的。
03.芦苇繁衍全靠“鞭”
秋天暖得太长,芦荻被气候欺骗,从地里冒出新的笋芽。
作为主要观赏部分的顶端白絮,居然不是“花”,而是芦荻的“种子”。白毛毛像翅膀一样,裹着当中的细小种子,借助风力旅行。从传宗接代的角度来看,芦荻的种子其实没啥用,长势慢且成活率低。它们主要的繁殖方式是像竹子那样,通过横走的鞭状匍匐根茎长出笋芽进行繁衍。时常脑补芦荻种子到处飞,然后疯狂扩张的恐怖场景,原来是想多了。不过种子也有种子的厉害之处:它可以变异。那些叶子有花色条纹的变异种芦荻,就是通过播种得来的。
04.江滩淤泥最厚的地方,在芦苇脚下
搁浅在芦苇地的大薸(一种浮生植物,豪华版浮萍)扎了根,一坨一坨像莲花。
武昌、汉阳都有江滩,为啥独独汉口江滩形成了芦苇荡?道理简单,汉阳武昌江滩水流太深太急,泥巴也冲走了,芦荻没法扎根存活。而汉口江滩地势平缓,水速和缓,沉淀下超多泥巴,日积月累形成了营养丰足的淤泥层,芦荻爱死了。现在荻花生长的这片区域,正是江滩淤泥最厚的地方。当你去荻花丛中玩的时候,等于站在了淤泥的最高点上。(有种登顶珠峰的既视感,叉会儿腰)
05.能在水中呼吸的芦苇
芦荻为啥不怕水?因为它们有个叫“通气组织”的神奇器官。通气组织就像植物的“鱼鳔”,是一种植物薄壁内的气室或者空腔。鱼只有一个鳔,但像芦苇这种湿地植物,叶、茎、根……全身上下都长满了“鳔”。
当芦苇被水淹没的时候,就是通过这些“鳔”,将水中的氧气传递到根系,进行呼吸。是不是很像可以用皮肤呼吸的青蛙?湿地植物俨然是植物界的「两栖动物」。不过泡水太久还是会死。
06.芦荻的N种就业方向
江滩芦苇不止好看,甚至真的有用。芦荻根系细密深厚,可以像网一样,牢牢兜住脚下的土壤,防止流失。长江涨水的季节,芦荻又担任起导洪引淤的作用。芦荻收下洪水带来的淤泥,使江滩淤泥更加深厚。今年江滩芦秆身上,白花花厚厚一层泥巴壳,就是汛期沉淀的淤泥。
据说芦荻还能净化水源,具体原理看了好久专业名词居然没弄懂,文末留言区坐等学霸科普。调节气候、为动物提供栖息地……芦荻任重道远。民间除了用芦荻做扫帚草席,还有钓友专门找南荻杆子DIY芦苇漂(一种钓鱼浮漂)。小时候家人甚至用芦根土方子给我治牙疼。不知道你家都用芦苇干过啥。
07.你见过芦苇收割吗?
担心干燥芦苇“火烧连营”,每年12月,芦苇荡进入到收割期。芦荻秆最开始是由收割公司免费收走。它是廉价的造纸材料,可以卖到武汉周边造纸厂制造宣纸和包装纸。后来芦荻秆白送也没人要,江滩就自己搞来旋耕机收割。
旋耕机有点牛逼,把芦荻打碎的同时,还能把碎渣当做肥料埋进土里,“化作春泥更护花”。收割期通常长达两周,割前江滩还会发通知。说来奇怪,在武汉这么久,我脑子里居然没有一丁点儿江滩芦苇收割之后的画面。
08.芦苇的“神秘学”
一个八卦:听说食指被芦苇、茅草或者荻花的锋利叶片割伤,且留下伤疤的人,会喜欢上同性。(赶紧检查了下自己的食指)
今年的秋天不是芦苇天。这些芦苇的小秘密,留着明年装X用吧。但愿明年芦苇季,能碰上漫天飞花的浪漫好天气。
P.S.今年江滩三期的芦苇很茂盛,但淤泥太深,且围了围栏,只能远观不能亵玩。远远的拍照还是挺好看的。EDITOR编辑PHOTO摄影DESIGN设计熊鱼黄大头
今日话题你在芦苇丛里干过啥?留言区说来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