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养娃成本养一个孩子到成年平均要花

2023/6/8 来源:不详

这几天没看什么宏大叙事,倒是看到了不少财经媒体和自媒体发了一个数据,这个数据格外有意思:

安全套的销量大幅度下降,疫情开始的两年多后下降了40%。

报道还说有安全套的行业巨头,因为销量大幅度下降转行去生产橡胶手套了。

这还是有点出人意料的。

因为在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许多砖家们在另外一个数据上曾经有过比较看好的(或者说自以为是)预期:

因为有可以要三个做背书,加上疫情,所以出生率会大幅度上升。

后来被啪啪的打脸,当然砖家们口嗨也是为了媚上,更是为了赚流量恰饭,是没有脸的,也就不存在脸被打疼。

人家是来恰饭,不是为打工人服务的。

不信你想想从古早的长鱼侯、花公公,到现在的金教授、司马夹头、陈国师、让低收入开网约车把房子租出去的砖家、任首席、还有最经典的劝你别去小日子过的不错的国家,结果自己去了的连老师。

认真你就输了,就当看耍猴就可以。

不过数据是妥妥的绕不过去的,出S率不但没有增加还降低了,而且还首次跌破1了%。

砖家用十年的脑血栓都想不明白怎么这样?

按说大家在家闲的没事,不正好可以造小人嘛?

而且之前有过一个研究,为什么北半球纬度越高出生率也越高,结果得出一个答案,因为纬度高比较寒冷,而且光照白天短,呆在屋里没事,就造人玩呗。

很多砖家觉得疫情来了,大家在家没事干就能提高出生率的依据就是源于这个研究。

不过砖家的嘴,还不如美稀宗化身喷射战士的准确度,最起码人家登子老湿还是准确的命中了裤子,而砖家们那真是一声叹息,因为他们从来就没准确过,而且事实可能还相反。

不但出生降低了,而且离婚率升高了。

以魔都为例,月初解封后没几天,放出来的一个月内的预约号瞬间抢光了,这需求也太集中了。

很多夫妻本来感情和性格就有问题,疫情前因为工作在家碰面的机会也不多,周末各自也有爱好也能去消磨时间,就算平时有点小矛盾,为了大局或者孩子,忍一忍也就过去了,还能搭伙凑合过。

但是疫情发生在家里,24个小时待在一起,加上物资和习惯问题,累积的矛盾就开始爆发,日子就过不下去了。

别说造小人了,这就上赶着离婚了。

这跟安全套下降也是有关系的,关在家里人都要憋疯了,整天想的是如何摆脱这种生活状态,哪还有时间谈情说爱。

不过还有人还给出几个有意思的原因:

1、年轻人躺了,没欲望了,不谈恋爱了,更别提要孩子了,当然不谈恋爱没有sex需求,那也就不用安全套了。

2、避孕套的使用场景,家庭之外占一半,目前刚性需求也在下降。

对于第一个,其实那是扯淡,但凡有点事情都往年轻人躺平上扯,都快成万金油了,什么锅都能背一下。

年轻人就是专业背锅的呗。而且退一万步讲,就算真的是因为年轻人躺平导致的,那么年轻人为什么躺平,自己心里没点X数?

关键是任首席,赵叫兽等人还不断的指责年轻人不要小人,还说应该处理不要小人的。

真是太魔幻了,为啥不要小人自己不知道原因?

还不是兜里没票子?

据相关的智库发布的最新数据看,一个小人从出来到十八岁,平均要花48.5万元。

其中,帝都和魔都的平均成本最高,分别达到了96.9万元和.6万元。

数据来源:育娲人口研究

这里的计算,只是计算到十八岁成年的程度,没有包括上大学以及毕业后的后续成本,例如恋爱、结婚、买房、彩礼以及每月按揭的房贷。

如果算上上大学的各种成本,那么从生到大学毕业的平均养育成本就变成了62.7万元。

然后看个数据,第一就是灵活就业的人数两个亿。

那边星辰大海,如你所愿,这边冰火双煎,自我阉GE。

我们详细计算一下成本,一笔一笔算一下:

有帝都魔都这样的超级一线,也有很萧条的小村子,我们取个中间值,按照一般的三四线城市计算吧!

首先准妈妈,养胎安胎的成本就算吧,这个数字很低了,包括每月孕检,日常补充营养的费用,这点钱真的没多算。

在三四线,顺产差不多,刨腹产从1万到10万不等,因为产妇面临的情况不同,我们按照低数据计算,就算1万吧。

以上是一次性投入,因为这个钱不会在花了,接下来大头来了。

从0岁,到三岁上幼儿园,每个月奶粉,尿不湿玩具等算吧,这块儿没多算,三年我们就算*12*3,下来是25。

上幼儿园了,咱不说贵族双语什么的优秀幼儿园,也不说公立(因为大多数进不去),就说普通幼儿园,一个月,加上每个月的杂七杂八的开支元吧,从三岁到六岁上小学就是1*3*12,这就是43元。

上小学了,每年学费书本费,按照少的算,就算每个月元吧,每个月吃饭花销也算元吧,现在不让补课了,就报一个兴趣班吧,每月就算元,这就是一个月元了,六年下来*12*6一共元。

初中高中我们一起算,孩子每个月还是生活吃饭文具花销元,学费每个月元,兴趣班继续上每个月还是元,每个月元零花钱(已经过的相当节省了),计算下来是1*12*6一共是元。

好了,高中毕业了。我们计算一下上大学的花费,因为和外国不一样,家长对孩子是负责,外国18岁就不管了,我们这边有的40多了还啃老呢。

上大学一年就算1,包括学费和生活费,四年下来是1*4就是6万。

好了我们不再往下算了,因为毕业结婚、买房等,那都是巨款。

现在计算一下:1+25+++,一共是32万左右,嗯这是三四线城市的成本,没有计算其他任何的费用。

如果你要三个,那么就是90万左右,我们计算需要在20年左右,挣出来万。

合计每年攒下来五万,这是纯积蓄,不是毛收入。因为每个月还要柴米油盐,米面粮油,肉蛋奶鱼,蔬菜水果的生活开支,各项人情支出,家里家居电器更换,父母养老医药,水电暖汽网,这都是支出。

这个计算,已经把成本压缩到最低了,而实际养中,成本只会比这个更高,就这样,我们还没计算结婚买房等支出。

而且计算的是表面成本,很多隐性成本还没有计算。例如时间、精力、由此耽误的工作减少的收入、放弃的个人自由和娱乐,以及教育着急上火复出的焦虑等,这些还都没有计算。

所以成本,才是影响意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屁股决定脑袋思维,口袋决定脑袋。因为没钱,或者说收入跟不上,在疫情下收入更加不稳,所以才更加不敢。

年曾经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不打算生的前三个原因依次是:

“经济负担重”、“年龄太大”、“没人带”。

比重分别占77.4%、45.6%和33.2%。

这三个原因就是最真实的反应成本高的问题所在。而根据年人均消费支出构成的数据看。

收入的支出大头主要在吃饭生存、居住支出、交通通信上花的钱太多了,因为生存成本太高了。这三个基础的开支,就占到了所有支出的7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育娲人口研究

说白了就是基础的食物贵、房子贵、交通通信成本高,其实医疗和生活服务也高,但是不是每个人每天的必须开支,分解一下,就感觉支出不多了,毕竟不医院要吃药,也不是所有人每天去看电影、理发等开支。

房子不用多说。3代人6个钱包,才能换首付。

现代很多人房贷就占了月收入的一半甚至以上,食物也就是基础生活物资这几年一直在涨,交通成本和通信成本也是越来越贵,这一点在日常物价涨幅上也能感受出来。

数据来源:wind泽平宏观

都是增长,基本没有下降的情况。

所以没钱,才是不生的主要原因。

除了F价、物价的生活成本太高外,职场环境和福利保障以及人性关怀的缺失,也是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

那些喜欢砸脚的国家,幼儿园免费,女员工假期很长,还有大量补贴。

例如有假期,哺乳的假期,期间有工资,没啥后顾之忧。

咱们这片这种补贴和关怀,暂时跟不上。完了马上就要去上班,只能交让已经年迈的父母照顾。因为毕竟早教机构和托管机构不是免费的,价格非常高。

一个家庭,夫妇二人,三个娃娃,四个老人;

被生活五花大绑,焦虑的六神无主,考虑开门七件事;

早八点上班,晚九点下班,花十分力气,还百万F贷。

吃着福报大饼喝着老板鸡汤,如果再来几个吞金兽,稍有不慎,就会掉进去。

所以一个都不想要,别说三个了。

年的数据:年J婚人数比年减少了40%,“90后”平均生仅为1.66个,比“80后”低10%。

老是说年轻人躺平,说年轻人不愿意奋斗(内卷),自己看一下成本到底有多高,真是长亭外古道边芳草天。

说回正题,第二个原因更搞笑,家庭之外的使用场景,那到底是什么场景啊。

其实大家都明白,但是我们不论对错,就说家庭之外的第二个场景,就算去消费,也是需要兜里有钱才能支撑的。

疫情下,大家兜里都下降了,谁还有心思去啊!

你没见直播越来越多吗?那很多其实都是家庭之外场景的从业者转行的。

天生有颜值,见过大场面,放得开,最合适。

有人说经济开始好转了,可能安全套的销量就上去了。

对应两条下降的原因,第一条是解决不了的。

因为家庭之内的使用量已经不会上去,因为又没有一种可能,因为格外焦虑,身体已经到了不用安全套也不会怀上的地步了?

为啥?吃冷冻包外卖转基因,穿并夕夕的特价,六个钱包还没还完,出去吃个烧烤都能被锤,往bank存点钱就取不出来,敢去要就变红码。

如此焦虑,身体状况可能已经失去了怀上的能力,

第二条有可能,如果经济上生,可能家庭之外的场景的使用量会上升,我是不是发现了风口的新大陆?

可是隔壁做完足浴回来的老王说:

今天单纯的捏脚,没做成大保健。

为啥,因为害怕流调轨迹。谁也不知道自己这里会不会突然就出现小阳人,万一去过足疗店,结果成了密接或者次密接,只要一流调......

这画面太美我不敢想。

肤浅了,大意了,没有闪。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48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