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采棉齐苗化控还需要吗有争议,大家看看吧
2022/9/12 来源:不详北京哪个治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一、齐苗化控促根系的作用
齐苗华控。建议棉苗出齐现行后进行缩节胺化控,亩用甲哌鎓(缩节胺)1.5—3克。其目的:
一是促进根系发育;
二是提高叶片光合强度和能力,增强根系活力和养分的吸收能力,从而大大增强抗旱、耐涝、抗早衰能力;
三是解决大小苗问题,使大苗迟发,小苗快长,从而消除大小苗问题。齐苗控应该在出苗率达60%以上就应该进行,因为种子的成熟度、干湿度、残膜问题等,出苗的先后会不一致。机械化控时药液浪费较大。齐苗控多为一喷多防方式,与齐苗防治棉蓟马一同进行。
其实齐苗化控是机采棉管理技术一直存有争议的问题,反方认为齐苗控,把棉腿控死了,果位始节以后长不到20厘米,会造成棉花机采浪费大!其实主要问题是化控的时机和量的问题。齐苗控建议在棉花出苗达到60%以上至抽真叶前,控时建议亩用缩节胺在1克以上。齐苗控是棉花滴水出苗的关键技术。
上期文章:齐苗化控用无人机也是扯淡的技术。这句话,有些网友提出了异议。根据近两天在南疆棉田来看,春季棉田天干地旱的情况较多,浮尘天气较多,无人机下旋风较大,易造成扬尘气场,药液喷洒出来,大多被尘土所吸附,加之春季地表的蒸腾作用大,药液实际落在耙标叶片上很少,叶片也被无人机扬尘所覆盖,尤其是下旋风的大飞机喷液效果极差。近两天也有无人机企业询问天山植保,在防治蓟马上为什么不如机车防治效果。这些问题你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二、幼苗期化控促分化
棉花苗出齐后10天以上,达到2-4片真叶期,可用缩节胺0.3-1.2克兑水30-50公斤,均匀地喷洒在棉苗的顶部上。其作用促进棉花的花芽分化,实现早现蕾和结大蕾的作用。这时化控量不可太大,否则真会造成棉腿太矮情况。具体要看棉花品种对缩节胺的敏感表现,最好一个棉花品种种植3年以上,还有一个品牌的缩节胺也是一样,不能老换,否则真不知道棉花怎么管,管不好失误可是一年,也容易被砖家所左右,因为你不知道自己棉花的生理表现。
《机采棉齐苗化控还需要吗?你怎么看?》引来了热议,根据网友留言情况节选如下:
:认为机采棉齐苗化控不影响始果枝高度,不会影响机采,齐苗控对促根有作用,齐苗化控值得推广!
老兵:齐苗化控的目的是为了棉苗生长整齐,促进根系发育。为棉花苗齐苗壮做准备。当然所有的管理手段都是不得已而为之,都是为了给棉花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具体如何操作还是看天看地看棉花长势而定。如果棉花生长稳健,所有的管理就显得多余。
李清河:只要苗齐后,株数达到株以上,一定要化调,用量应低于1.5克/亩,但应区别品种,如郑杂5号,鲁棉,前期可不控,一膜三行尽可能不控。本着土壤肥力,品种,密度,温度而适度调控。一定不要相对待手拾棉那样,以轻控为主,或喷施磷钾进行壮苗早发!
邱美霞:要弄清子叶期化调的目的和作用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缩节胺的作用机理。
简单点通俗点说:一是抑制作物的营养生长。二是刺激作物的生殖生长。三是有效作用期14天。大家都知道任何调节剂都具有它的两面性。对于棉花而言,子叶期使用缩节胺主要的作用是促进侧生根的生长,增加侧根的数量,也就是说增加了根的表面积。只是对子叶节的高度有一点影响,对始果枝节位没有什么影响。子叶节的高度除了品种因素处,主要受温度的影响。
始果枝节位除了品种因素外,一是温度。二是水肥。三是化调。主要是三叶期的化调。个人认为只要是适合机采的品种子叶期的化调只要量合适不影响机采。
好更:齐苗促长根,促均苗!实际中防蓟马加缩节胺!
雪山云中:化控跟是不是机采棉没关系,化控是棉花栽培技术必须的措施,不过你得多,产量高低对你没影响。
+1:齐苗化控我觉得这技术不错,还是要推广。
:齐苗控影响始果枝高度,不应该化控,第一次化控应放到三叶期花芽分化期化控。
甘露:齐苗控机采不需要!因为控早了腿较短,结果节位低于18~2O厘米,机采不上会浪费。应在三叶期亩化调0.5~0.8克缩节胺即可。真叶2~4片化调较好,叶嫩较敏感,为避免生长发育,所以用这个量。
综上所述,支持齐苗化控的较多,网友建议,齐苗控应该在出苗率达60%以上就应该进行,因为种子的成熟度、干湿度、残膜问题等,出苗的先后会不一致。机械化控时药液浪费较大。齐苗控多为一喷多防方式,与齐苗防治棉蓟马一同进行。
一家之言,难免偏激和不足,请酌情参阅,图文编辑:天山植保,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