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牌老布鞋

2025/1/21 来源:不详

北京治白癜风好的医院 http://www.xxzywj.com/

文/金胜昔

说起布鞋,人们不由想起“北京老布鞋”,其实,更早时候,农村多是母亲手工做的“千层底”布鞋,若硬要起个名字的话,姑且称之为“母亲牌”吧!以示区别。小时候,母亲总是闲不住,忙完田地忙家务,忙完春夏忙秋冬。在昏暗的油灯下,裁剪出一双双袼巴,在冬日的暖阳下,一针一线地纳。穿针的不是那根根丝线而是悄然长出的银发,一层层鞋底平添一道道皱纹。一双双布鞋,多少个夜晚?多少道工序?穿的是鞋,暖的是心!

糊袼褙

糊袼褙,老家称“糊袼巴”,就是用碎布或旧布一层一层地粘在一起糊成厚布片,用来做鞋底、鞋帮、鞋垫、纸盒、书套等。糊袼巴没有季节要求,母亲通常在夏秋时节做好,利用冬闲时间赶在春节前给家人做上几双新鞋。糊袼巴需将平时积攒的碎布、破旧衣服剪成一块块边角整齐的布片,取适量面粉,用冷水和开,不成团,环绕着倒在开水锅里,边倒边搅,不结块,熬至冒泡,稀稠恰好时关火冷却制成糨糊,有经验的加少许菜籽油调和,糊出的袼巴穿针引线要顺滑得多。

下一扇门板,洗净,晾干,门板上涂上薄薄的一层糨糊,多了干后揭不下来。母亲通常只在板上喷些冷水,使其潮湿,依水的吸附力自然粘在板上。一块块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布片边对边拼成第一层,注意的是,布片接口处只可对齐不可重叠,不能起皱,不可鼓包,铺满一扇门后,均匀地涂上糨糊,粘贴第二层布料,边粘边抹平。重复糊上几层,做鞋底的通常糊4-5层,鞋帮一般糊2-3层。糊好的袼巴一两个太阳晒干,敲敲有种脆脆的声响便可以卷起来或挂在墙上备用了。

剪鞋样

剪鞋样,顾名思义,剪出鞋底和鞋帮的大小样子。在不知脚大小情况下,可量出脚的长宽厚窄,在纸上画出样来。也可沿着旧鞋底一圈剪下来,鞋帮纸样同样可量出来或蒙在鞋面、脚背剪出来,剪出来的“样子”标上“鞋码”夹在书本中成为以后做鞋的“模板”。小孩的脚不定型,做鞋时照着鞋样适当放些“量”出来。几年下来,大大小小,花花绿绿,左脚右脚,鞋底鞋帮;父母的,公婆的,儿子的,女儿的,丈夫的,自己的,兄弟姊妹的......“样子”还真不少,老家有句俗话叫“不晓得做孩(鞋),一花篮样子”,意思是说,事情不会做,条件或要求倒是不少。“车马未动粮草先行”,“天时地利人和”,做任何事情也是要一定条件和环境的。在老家,那个年代大姑娘小媳妇基本会上几样针线活,做鞋的,缝被的,绣花的,打毛衣的......毕竟能干的姑娘好嫁人,婆家娘家有面子有福气。

有了纸样,下一步就得在袼巴上“按图索骥”,按纸样大小剪出鞋底鞋帮,左右脚各四五只。剪出的鞋底鞋帮并不是能做鞋了,还需对袼巴鞋底鞋帮进行“上妆”美化,作包面镶边处理,每层用白布条走(缝)个边,走边的布条紧贴截面,平整圆滑,不褶皱不塌边,最上层和最底层用棉白布覆面,若是棉鞋需在棉白布下垫上棉花,鞋帮也一样,单鞋则不需要。那时,鞋面基本是带条纹的黑棉布或灯芯绒布料,两边开上一两指宽的松紧口。等鞋底鞋帮走完边,绱好松紧带方算结束。

纳鞋底

纳鞋底是将四五层走过边的袼巴鞋底一针一针地缝合在一起,是做鞋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最耗时最费劲的一步。冬日里,母亲只要一有时间就会搬出她的花篮与箩筐,锥上几针。箩筐里有顶针、各式各样的锥子、针拔子、不同型号的针线工具,花篮里满是鞋底鞋帮。五层底至少25层布,1-1.5厘米厚,先将5层底对齐固定好,顺着四周纳上一两圈,可转着圈纳底也可从一头纳起。母亲纳的鞋底中间脚弓处带有花纹,中间着力小针脚稀,两头承重力大需稠密些。那针脚一行行一列列规整得很,此刻,母亲就像是指挥官,针线就是她的兵,排面、间距如同尺子量过似得,不偏不斜且匀称。穿针时常在头皮上蹭一下,小时候不懂,为什么要在头上蹭一下呢?为什么不会戳到头皮呢?长大后才明白这其中的奥妙,头皮上有油,蹭一下起润滑作用,穿针顺溜些。至于不会戳到头皮,原来是针头斜着一定的角度接触头皮,自然不会戳破,呵呵!看看小时候有多傻。遇到穿不进去拔不出来情况下,小工具派上用场,工具虽小,功能强大。用锥子开眼,用顶针起劲,用针拔抽针。手指极易磨破,一双鞋底纳下来也是满手老茧了。纳好的鞋底需用锤子反复敲打,使其平坦舒展,拉紧走线,紧密耐用。

绱鞋

绱鞋,即把鞋帮和鞋底连在一起,做成成品。这一步相对轻松些,把做好的鞋帮两头先订在鞋底上,从一头开始缝起,缝合时注意鞋帮与鞋底边沿对齐,在鞋帮与边条缝合处下针,穿过第一层鞋底,在一二层缝隙处穿出,走的是暗针,不需要从整个鞋底再纳一遍,省时省劲,且鞋面与鞋底看不出缝合的线路,美观实用。绱好的新鞋左右两只通常在鞋底或鞋面上连根棉线,旨在这两只是一双,免去在鞋堆里寻找另一只的烦恼,穿的时候剪去线头即可。

楦鞋

“鞋好不好,脚知道”,鞋做好了,新鞋不免有些夹脚,别急,绱好的新鞋要嵌入鞋楦。鞋楦是老一辈传下来的,是请有经验的老木匠按人的脚面脚背脚跟宽厚、弧度等制出脚不同部位的木头模型,配几个厚薄楔子,根据鞋的大小敲入相应的楔子,经过楦子几天的撑劲,鞋穿起来要舒服多了,穿上一段时间,过了磨合期,才算拥有自己的“良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小时候,大年三十晚上,母亲取出纳的新布鞋,招呼初一早上再穿。穿上新鞋子,遇到潮湿的地面总是绕着走,躲不过去踮脚走,轻怕污水泥浆沾染那洁白的鞋边,有些“乍养小猪筛细糠”的感觉,若是平时爱惜点的话,一双布鞋也能穿上个三五年。上初中的时候,有了解放鞋,小白鞋,上高中时穿上了运动鞋,工作时有了皮鞋,再没穿过布鞋了。前几天,母亲收拾旧物时,在她那嫁妆柜子底翻出几双纳好的鞋底,对我说:“现在眼睛看不清了,这几双老底子也用不上了。”我说:“现在都穿运动鞋皮鞋,鞋子也不贵,都买着穿了,做鞋太费事,这几双底子留着纪念吧!”其实,很想再穿穿母亲亲手做的千层底布鞋,穿着合脚,舒服,温暖,亲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84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