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冤种Adobe,花200亿就买了个网页
2023/3/4 来源:不详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文
零态LT,作者
吴狄,编辑
胡展嘉
没想到,向来抠抠唆唆的Adobe,这次居然一下子花了00亿美元(约亿人民币),买下Figma,成为公司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收购。
有多大呢?
根据公开数据,Adobe历史上共有56次收购,其中披露收购金额的有16起。而买下Figma花的钱,比其它15家企业加起来,还多出亿多美元。不仅如此,Adobe还为此付出亿美元市值下跌的代价。
值得一提的是,Adobe在01年的营收是.85亿美元。也就是说,Adobe全年的营收,都不够买一个Figma。在外人看来,Adobe这次颇有一种破釜沉舟的劲头,导致其股价应声下跌超过0%。
所以,是什么原因让Adobe不惜下这么大的血本也要买下Figma?
Adobe看上Figma哪一点了
很多人第一次听说Figma,可能就是从这次“天价”收购开始的。在此之前,Figma只在设计师圈子中比较流行,知名度远不如Photoshop。
然而,年才正式上线的Figma,正在以“狂风暴雨”般的速度席卷设计界。00年估值0亿美元,01年估值亿美元。在设计工具评选网站UXTools上,Figma包揽了UI设计、原型、Handoff、设计系统,甚至版本控制在内的5个分类的冠军。
在粉丝口中,Figma被称为“下一代设计神器”,是“最具革命性”的图形编辑应用程序之一。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设计圈的未来,属于Figma。
Figma的成功,离不开两个核心洞察:普适和协同。
传统的设计流程,首先需要将设计软件下载到电脑上并进行安装。在团队协作、交付给甲方作品的时候,每次都需要先把文件保存到本地,然后发送给对方。每次保存都是小心翼翼,卡住了也不敢轻易重启电脑,生怕辛苦做出的改动没保存上一重启就没了。如果对方电脑上没有安装该软件,还得先导出成图片或者PDF格式。可以说,小小一台电脑,拿捏住了项目的命脉。
而Figma则完全相反。它是一款完全基于浏览器的应用,无需下载安装,普适所有操作系统,不论是Windows、macOS、Linux,打开浏览器就可以直接进行操作。
所有的项目都保存在云端,在手机上也可以随时随地查看。需要的时候,直接把共享的链接扔过去就可以了。
而Figma另一个受欢迎的功能,是在线协作。
我们要明白一点,埋头做设计,只是设计师工作内容的一部分。在整个产品设计的流程中,设计师需要和产品经理/项目经理(PM)、开发者、甲方等各个需求方进行频繁的交流,对作品进行反复的修改调整。这个过程往往非常让人头疼,设计师不得不在设计图上仔细的标注好字体、字号、行高、跳转特效等细节,然后反复打开软件、修改文件、点击保存为“新作品(改)(改)…”传到版本控制服务器、通知相关人员去审阅、等待新的意见。
繁琐,又浪费时间。
而在Figma,PM可以实时给出评论、开发者可以直接查看并复制设计元素的代码,设计师可以立即对新需求进行改动,效果当时就能出来。一个项目最多可以邀请人参与,最多支持00人同时操作。00个鼠标在屏幕上动来动去,想想就很刺激了。
微软、Twitter、Github、谷歌、Airbnb、Uber…这些你耳熟能详的国外知名公司对Figma也是一致的好评,不仅真的在用,同时还给Figma开发插件。
然而在粉丝口中,Figma被称为“下一代设计神器”,是“最具革命性”的图形编辑应用程序之一。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设计圈的未来,属于Figma。
显然,已经拥有Photoshop、Illustrator、InDesign等众多设计工具的Adobe,是认同上述观点的。它看中的,不仅仅是Figma这个产品,更看中了Figma代表的“未来”。
高价收购Figma,既无奈又必然
几乎垄断了设计界的Adobe,在设计界的地位却在不断遭到挑战。
年,UXTools网站的榜单上,Sketch超过Photoshop成为最受设计师欢迎的设计工具。
Sketch安装包的体积只有Photoshop的4%,提供99美元一次买断的选项,买断的版本可以一直用下去。而不花钱就休想用Photoshop,即便是年付的订阅价格也高达39.88美元。
为了应对后起之秀的挑战,年Adobe推出了XD。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市场份额只有Sketch的35%。由于一直看不到起色,Adobe在宣传XD的时候明显底气不足,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