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大将58岁与世长辞,一众中央领导悲痛
2023/1/20 来源:不详治疗白癜风哪家最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年3月15日,陈赓大将突然与夫人回忆起往事,从相遇到相知再到相恋,曾经的甜蜜又浮现在眼前,真叫人无比怀念。期间,陈赓饱含深情地望着妻子,轻声说:“谢谢你这些年的照顾,辛苦了!”听见这话,傅涯并未察觉不对,只当是老陈有感而发,却错过了陈赓眼底浓浓的不舍。天色渐暗,这对伉俪直至深夜才睡去。
图
陈赓夫妇合影
翌日,傅涯习惯性地叫陈赓起床,可那人始终毫无反应,傅涯猛然意识到不对,继续大声呼喊着陈赓的名字。随后,病房里传来傅涯撕心裂肺的哭声,尚有余温的手被她紧紧握着,从温热到冰凉。一代名将,就此安详离世,走的时候才58岁。
消息一经传出,宋希濂直言:“我丧失了难得的良友!”一众中央领导也都悲痛不已,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李克农怒摔酒杯,粟裕难过得不言不语,周恩来也一改往日的稳重,甚至连毛主席也对此深感痛心,潸然泪下道:“他是一位有德有智的战将……不该走得这么早……天妒英才啊!”如此看来,陈赓将军在他们心中地位极高,那他是位怎样的人?又是如何与众多领导打成一片的呢?我们不妨细细品读他精彩的一生:
图
陈赓
陈赓与宋希濂的友情
陈赓乃是将门之后,自幼便跟随祖父学习拳脚功夫,幽默诙谐的性格使他人缘极好。在当地可是无人不晓的“孩子王”,这些娃娃们都喜欢跟着他,每当陈赓教训坏孩子时,他们总是在一旁鼓掌助威,好生热闹。许是对这样的生活腻味了,13岁的陈赓偷偷离家投奔湘军。
在旧军阀的部队里,你能有什么收获?总之,陈赓只有满腹失望和寒心,这和他想象中的部队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年,陈赓来到长沙半工半读,有幸与毛泽东、何叔衡、蔡和森等人相识。接触深了后,陈赓的思想得到熏陶和影响,于次年加入共产党,投身救国救民的伟大革命事业中。宋希濂和陈赓是偶然相识,两人初见就聊得火热,颇有拜把子的冲动。不久,黄埔军校开始招生,二人都不约而同选择了报名,并在考场上再度相遇。
最终,二人均被录取,这也促使他们的友情快速升温。当时正值国共合作期间,学校里许多老师都是共产党,可还是不免形成阵线鲜明的两大阵营——共产党派及国民党派。对此,陈赓坚定信念不动摇,多次与国民党派进行周旋,宋希濂也有意偏向共产党这边。
年秋,周恩来在大礼堂讲国内外的形势,大批学生慕名而来,座无空席。陈赓他们听得很认真,但对周恩来这人更感兴趣,陈赓慢慢往前挤,怎奈效果不大。陈赓见好友听得入迷了,在他耳边小声说道:“在我看来,周主任是个栋梁之材,你觉得呢?”宋希濂点点头。
由于个性幽默、说话风趣,再加上阅历丰富,陈赓很快就在学校脱颖而出,深受蒋介石等人的赏识。此外,与周恩来的第一次见面,便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十分欣赏陈赓。
但校园生活受局势影响注定十分短暂,学子们纷纷拿起武器奔赴前线,加入平定军阀的战斗中。很快,天就变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动派举起屠刀,对准了共产党人,白色恐怖就此形成。宋希濂和陈赓最终也站在了对立面,一分别就是数年之久。
陈赓与李克农的战友情
昔日的战友变成兵戎相见的仇敌,或许谁都不愿意看到,但软柿子也不是好捏的,我党决定向国民党反击,这也就是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在会昌一战中,陈赓左腿中弹,动弹不得,糟糕的是追兵就快来了,他该如何脱险呢?
只见不远处有一条田沟,陈赓急中生智脱去外衣,费尽力气滚了下去,佯装阵亡的假象。果然,敌人只是瞥了一眼陈赓,便匆匆离开了,他也因此捡回一条命。等伤势痊愈后,陈赓遵照组织的意思,留在上海担任中央特科情报科长一职,与“特工之王”李克农接触颇多。
李克农被指派打入国民党内部,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陈赓负责与其单线联系。在敌人的眼皮子下工作,李克农很注意伪装,传递情报这方面也很有一套。李克农给地下交通员设计了佣人的身份,每天负责送菜到他办公室,若无情报需传递的话,办公室十分安静。
图
李克农
可倘若有情报要传递,李克农办公室里动不动就会传来骂声,几乎整个走廊都是他的声音。交通员也默契配合,每次离开都会故意露出委屈的表情,有时候还会擦擦那不存在的眼泪,众人都看在眼里。哪怕以后事情再急,遇到李克农在骂佣人时,说什么也不会闯进去。
其实,骂人的语言本就是暗语,在这种刻意营造的场景里,李克农为我党提供诸多重要情报。为了让李克农更受徐恩曾的重视,陈赓经常送去一些过时的情报给李克农,让他拿去“邀功”。不出所料,徐恩曾愈发器重李克农这位“得力干将”,所获取的一手情报价值极高。
年,我党内部有人叛变,此人掌握着上海党中央机关所有人员的信息,其中就有周恩来。李克农得到该消息,心中一震,且不说情报来源是否可靠,光是牵扯机关人员就必须重视起来。他立即找到陈赓商量,二人一致认为宁可信其有,迅速安排上海机关全面撤离。
当国民党大队冲进屋子时早已人去楼空,只剩刚刚烧完的文件还泛着火星,情况之危急显而易见。这次周恩来等人能毫发无损地离开,多亏了陈赓和李克农没有半分迟疑,不然后果真的不堪设想。经此一事,二人配合默契,感情逐渐深厚,早已胜似兄弟。
新中国成立后,陈赓二人也经常一起工作,后来又一起在家休养,关系自是越来越密切。有事没事,二人就喜欢凑在一起喝酒聊天,快哉得很。年,得知陈赓生病住院时,李克农迅速收拾好出门,中途他又折回来,往怀里塞了一瓶酒。
陈赓见李克农来了,以为他也过来住院,伸手就给了好友一拳,笑着说:“哎哟,果然我到哪里,你就跟我到哪里啊!怎么,你也生病了?来住院的?”话音刚落,李克农立马回道:“我呀,这是讲义气!不是听说你病了嘛,我要是不过来陪你,这可太不像话了吧!”
图
傅涯
一旁的傅涯听两个“老顽童”互相打趣也笑了,李克农突然对着陈赓眨眨眼,凭借多年来的默契,陈赓立马投去“明白”的眼神。随即,傅涯就被两人打发走了,看着李克农一脸神秘,陈赓急得心痒痒。很快,好友不紧不慢地从怀里掏出一瓶酒,顿时陈赓眼睛都亮了,他们相视一笑。二人如同往日那般饮酒聊天,陈赓因身体原因只是小饮,不敢贪杯。
得知好友病逝那天,李克农本想去找他小酌几杯,谁知世事难料,人说走就走了。良久,李克农才接受了这一事实,明明落下的泪水那么烫,可那颗心却冷了,他摔碎准备好的酒杯,喃喃道:“陈赓啊,你都不在了,我喝酒又有什么意思呢?”此后,李克农像是遵守某种承诺,再也没有喝酒,笑容也少了。也是,唯一懂自己的好友离去,高山流水知音不再。
陈赓请彭德怀吃鱼闹趣事
抗战时期,陈赓带给大家的欢乐也不少,彭德怀也难逃被他“恶作剧”。当时,彭德怀刚刚从前线下来,路过陈赓部队的驻地。陈赓知道彭德怀近日身体不好,便想请他吃顿饭,补一补身子。彭德怀哪肯啊,当即就严词拒绝,声称反对请客和特殊化,就算你是老乡也不成。
陈赓也不急着反驳,思索了一番说:“我们这过得也艰苦,没什么好东西招待你。不过,当地有种桂花鱼,味道还是蛮不错的,一会儿我让战士们捞几条,请你尝尝这个总可以吧?”闻言,彭德怀想到这桂花鱼不花钱,还是战士们自己捞的,只好答应下来。
时至中午,一大盘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桂花鱼端了上来,彭德怀满意地点了点头。席间,彭德怀边吃边夸鱼好吃,吃得那叫一个香啊!陈赓见时机成熟,朝战士使了个眼色,很快一大盘肉丸子被端上了桌,陈赓热情地邀请彭德怀多吃些。
图
彭德怀
见状,彭德怀感觉不太对劲,问:“不是说只吃鱼吗?现在这肉丸是怎么回事?”陈赓也不恼,漫不经心地说:“瞧你,这么警惕做什么?这是鱼肉做的丸子,味道还不错的,快尝尝看。”彭德怀夹了一个尝尝,果真是鱼肉,这才又露出高兴的神态。
但事情到这还远远没有结束,今天还有第三道菜——鸡。彭德怀立马放下筷子,神情严肃地说:“陈赓,你别告诉我这鸡也是鱼做的?”陈赓还是一脸笑意,赶紧给彭德怀碗里盛了几勺鸡汤,语气诚恳地说:“这鸡也是我们战士抓的……你身体要紧,多补补带我们打胜仗!”
后来,彭德怀坚持不动这碗鸡,还告诫陈赓以后不要这么做,现在不是在打土豪,环境艰苦,实在是不应该。几个月后,彭德怀又来到陈赓这里,这次他决定来个将计就计。彭德怀一到就要找陈赓,却被告知临时有事外出了,他只好找其他领导了解情况。
到了饭点,彭德怀眼前摆的都是粗茶淡饭,他心想:看来陈赓将我说的话放心里了。刚吃到一半,彭德怀就得知陈赓回来了,可左右不见人来,他起了狐疑,人哪去了?彭德怀立即招呼警卫员进来,问道:“你们陈司令人去哪了?”战士指了指一个房间。
只见房门紧闭,里面的人也没有出来的迹象。彭德怀又坐了一会儿,还是忍不住推开了那扇门。好家伙!还以为陈赓在里面办公,结果人家正在吃鸡,而且还没有叫自己。彭德怀提高了音量,不满地说:“好你个陈赓,你真是好样的!自己躲在这里吃鸡,却不叫我一起,让我吃萝卜青菜。哼,快给我拿一副碗筷过来,我偏偏要跟你抢!”低头吃饭的彭德怀,根本没注意到陈赓那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图
陈赓
饭菜用到一半时,彭德怀才终于缓过神来,无奈道:“我又中了你的圈套!”语毕,陈赓笑得眼泪都出来了,以后逢人就会提起这事。想来,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人,怕是只有陈赓了!
毛主席点名陈赓作战,与粟裕结下终身友谊
年6月,毛主席点名要让陈赓去靖边县小河村,参加第四纵队西渡黄河,加入陕甘宁边区保卫战的军事会议。距离解放战争已经过去一年,经我军艰苦奋战,主动权已经逐步被我方掌控,一向骄傲的蒋介石为挽回败局,决定重点攻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
于是,刘、邓大军在鲁西南地区正面横渡黄河,一举将国民党的黄河防线摧毁。之后,不到一个月时间,我军连续消灭敌人近6万余人,解放数百万人民和广大地区。蒋介石集团虽然打仗不太行,但胜在军队数量庞大,装备优良。
在对方兵力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刘、邓大军打起来相当费劲。与此同时,西北野战军的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可为了配合其他解放区,毛主席还是决定让西北野战军吸引和牵制敌军。面对胡宗南大军的步步紧逼,毛主席最终放弃延安,转战陕北。
在这种情况下,西北野战军总指挥彭德怀不仅要与敌人周旋,还需设法保证中央机关的安全,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考虑诸多后,毛主席才有了让陈赓回陕北的打算。那天,毛主席等人早早就在小河村迎接陈赓的到来,他骑着骏马,风尘仆仆出现在大家眼前。
见到主席,陈赓立即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直言:“主席啊,您身边的部队太少了,再者武器也落后,我们在那边实在担心得紧!旅长们都争着要过来保护您呢!”“一路辛苦了,陈赓同志!这次可不是保护我,是保护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啊,先进去窑洞,我慢慢跟你讲。”主席说。
图
伟大领袖毛主席
紧接着,陈赓又找到周恩来谈话,不知问了什么,周恩来只是笑笑,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在持续7天的会议里,陈赓总是心不在焉,也没有发表什么言论,只是在本子上记录着什么。期间,毛主席好几次将目光转向陈赓,示意他说说自己的意见,可始终未得到回复。
众人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异样搞得有些懵。平日里就属陈赓的话最多,可一连几天他都一言不发,简直判若两人。将一切尽收眼底的毛主席和周恩来没说话,会议结束后邀请陈赓去窑洞吃饭,说是接风宴。是夜,周恩来、陈赓等人受邀来到主席住处,人在门口就闻到酒菜的香味。毛主席赶紧招呼他们坐下,端起面前的酒杯说:“来吧,大家干杯!”
周恩来等人举起酒杯一饮而尽,主席给陈赓夹了些菜,说:“你跟恩来是师生,今天看在他的面子上你也别客气,要多喝几杯啊!”陈赓闻言连连点头。
酒过三巡,陈赓明显有些醉了,想起这些天困扰自己的事情,借着酒劲表示:“主席,恕我直言,你调我西渡黄河不够英明,这是消极防御。”话音刚落,毛主席微微一怔,脸上的笑意也没了,瞬间屋内气氛十分凝重,只有陈赓陷在自己的思绪中。
一旁的周恩来心里一惊,已经替陈赓捏了一把冷汗,两人毕竟师生一场,周恩来急忙走到陈赓身边,夺过其手里的酒杯,出来打圆场:“今天酒也喝得差不多了,你差不多就行了啊!”谁知,毛主席对周恩来摆了摆手,转头让陈赓继续说,自己愿意听。
周恩来脸色一僵回到座位上,陈赓这下也来了劲,噼里啪啦讲了一大堆,像是要将自己的苦水全部倒出来一样。大致意思就是他更想南渡黄河,趁虚而入,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说完,陈赓的酒也差不多醒了,回想起自己的豪言壮语,不禁冷汗连连。
他有些心虚地看向大家,脸色都十分沉重,看来自己这张嘴惹祸了。就在陈赓准备认错时,毛主席直接打断了他的思绪,哈哈大笑起来,说:“说都说完了,你怕什么嘛!我告诉你吧,你这回跟中央想到一起去了。”陈赓长舒了一口气,发白的脸也有了血色。
图
周恩来
周恩来拉着陈赓表示:“这些天你把事情都摆在脸上了,我们不想猜到也难。主席这次是让你把话都说开来,憋在心里多难受啊!”可是,这反而让陈赓不安起来,自己这一走陕北兵力空虚,要是敌人将矛头对准这里该怎么办?
左右权衡,陈赓看看主席,又看看周恩来,下定决心说:“主席,我认为这事需要再考虑考虑,如果我都走了,主席身边……”毛主席端起酒杯说:“这事你别管,你们尽管放开了打,打得越好,中央就越安全。有惊就有险,要想达到一定的高度,就一定会有难度。”
周恩来此刻也端起酒杯,对陈赓说:“这也是我的想法,来,为你壮行!”话已至此,陈赓再也没有顾虑,给酒杯斟满酒,站起身,对二人保证道:“请主席和周副主席放心,陈赓一定不辜负中央的重托,保证完成任务!”三人碰杯,一饮而尽,而后大笑起来。
次日,主席和周恩来给陈赓送行,临别前再次强调:南渡黄河后必须猛追猛打,放马逐鹿中原。后来,陈赓在作战中接连取得胜利,率部转战15省、攻克城池座、消灭敌人70多万,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也就是在此期间,陈赓与粟裕二人迎来合作,对粟裕他也是早有耳闻,真正见识到其实力,不免被震撼到。其实,粟裕同样也很敬佩陈赓,给出的评价也很高。
痛失良友,永不忘怀
新中国成立后,陈赓和粟裕也多次在工作上进行合作,在他们共同的努力下,我军也迎来了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的黄金期。即便后来粟裕因为身体原因离开了岗位,两人的感情依旧,经常会和对方联系。
图
粟裕和陈赓合影
此时,陈赓已经年过半百,由于战争年间多次负伤,身体素质开始下滑。到年的时候,陈赓的身体更是每况愈下,许多好友都经常来看望陈赓。粟裕住的地方刚好离得蛮近,时不时也会过来陪老友说说话。当得知陈赓与世长辞时,粟裕唰地一下脸色发白,当场就瘫倒在地上,张嘴想要说什么,最终还是抿嘴不言。
回想起不久前才和好友有说有笑,如今人已经不在了,粟裕再也承受不住,失声痛哭起来,病情也因此加重。追悼会上,陈赓的好友和众多中央领导都来了,李克农和粟裕也不顾病体,坚持来参加。整个过程中,他们始终面色沉重,目视前方,像是陷入美好的回忆中,久久无法回神。犹记得,从来不轻易流泪的主席也红了眼睛,他说:“才58岁啊,怎么会这么早……”其实,还有一人比他们更加伤心,那就是周总理。
得知消息的那晚,周总理彻夜未眠,独自在办公室待了许久。桌上摆放着无数张字条,无一例外都写着“陈赓同志之骨灰”几个大字。最终,他挑出其中写得最好的三张,放进怀中,视若珍宝。这也充分体现出周总理和陈赓之间深厚的感情,经得起岁月洗礼,经得起时间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