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的钱包好一点,不要让疫情过后的第一
2024/9/19 来源:不详中科医院专家 http://www.txbyjgh.com/zjjs/m/Index.asp?page=1
疫情快过去了,到处都在传报复性消费,说的好像在家不工作几个月后,个个年轻人手里只剩钱了。资本的良心大大滴坏,到处吹嘘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这个东西,其实非常经不起琢磨,如果稍微掌握一些经济学常识,就会发现消费主义处处违反常识。消费的核心需求是达成自己的目的,不管贵还是便宜,达成自己的目的就不能说是智商税。有些人花大部分收入去买各种品牌鞋,有些人砸下半年年收入求得一个几万块的包,这些消费的目的都是拿来满足虚荣心。但是由于人们见面没有人会首先跪下看鞋看包,导致其虚荣心往往并不能被满足。结果除了收获到让人心疼的贵之外,都是坑。不仅没有提升生活品质,反而给自己钱包埋了雷,装X装过头了,成人们眼中的傻X了。
衡量生活品质有一个方法,叫“恩格尔系数”,就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达59%以上就是贫困了。但是时代在进步,恩格尔系数也有了一种新的解法,就是不理性开支占消费支出的总额。真正合理的生活,消费比重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被消费主义洗脑的人往往是杜绝了几乎全部的其他开支,才能挤出钱把收入的大部分拿来买一个包,一双鞋。
而一个压缩了正常生活成本,吃着方便面配着榨菜,有时候甚至还饿着肚子去蹭大牌的人,在别人眼里会显得非常滑稽。毕竟当你只能挤公交的时候,你身上带着的那些东西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在其他人眼中都散发着高仿的迷人光芒。简称高光。
其实,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奢侈品和日用品的区别,奢侈品本质上只是财富自由了的人用的日用品,没有任何神秘光环。为了这些日用品,有钱人愿意用更多的钱去追求一些微小的细节,这些细节本身未必有实用性的价值,相比起大众的品牌也只有很微小的提升,但因为奢侈品品牌的附加值以及有钱人隔绝身份的心态,价格马上就高了几百倍。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说这完完全全就是个坑,毕竟有钱人并不需要考虑这些性价比,就好像平时生活中你也不会去考虑牙膏和卫生纸贵几分钱还是便宜几分钱,但是对普通人来说,如果经济条件不能把奢侈品当日用品,就说明奢侈品本来就不适合你。如果把奢侈品的名字改成“流动资金八位数以上人士日用品”,想必很多人就会从消费主义编织的幻梦里醒来了,用了哪些东西并不会让你过上和有钱人一样的生活,就好比你的生活的本质也不在于牙膏和卫生纸是什么牌子的。任何一个有基本的逻辑能力的人都可以想明白,那些所谓的贵族气质和高端精神都是虚的。你费尽千辛万苦砸锅卖铁买的奢侈品,只是有钱人随用随弃的快消品。里面没有任何气质和精神,只有人傻钱多速来。
而且人家的钱多是真的,你的是假的,大家一起造作,最后你的大裤子都保不住了。决定你能不能融入一个圈子的唯一标准,永远在于等价狡猾不能,你是谁,你能帮圈子里的人做什么,而不在于你用什么牌子的包,穿什么牌子的鞋。与其为了一个华而不实的牌子去折腾自己的钱包,不如早点认清现实放弃幻想,去研究一下自己真正的需要,只在自己的的核心高频领域投钱,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舒适一些,也让你的钱包轻松一些。毕竟你家钱包长这么大也不容易。
其实衡量一个东西实际价值的最好办法,就是看抵押行愿意给你变现多少钱。任何商家口中魔幻的商品都会在抵押行现出原形,在这个时候,奢侈品的价值才会挤掉水分,显出真正的身材,往往标价几万的钻戒,只能折合出原价的20%的现金甚至还不到。甚至大量的抵押行根本不收珍珠钻石翡翠等物品,直接不要。很简单,因为资本是最现实,只认真金白银,不认你奢侈品背后的故事的,因为这些故事本来就是它讲给你听的。你别管你花了多少钱买,反正在资本眼中这些东西没有真正的价值的。要挤掉奢侈品价格里的水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奢侈品上市公司的财报。财报里反馈出来的主要成本,不出意料,成本的大头是流量费用和营销费用,甚至是由于市场规划失败而导致的其他成本,这些资本都会囊括在奢侈品的标价里让你替它买单了。
奢侈品几乎是靠营销活着的,它们的主要价值就是靠着年复一年的洗脑,通俗地说就是吹出来的。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钻石,强行把钻石和爱情挂钩,一下就把世界上一半的人变成了潜在付费对象。而钻石这东西,其实是可以被制造出来的,以现在的科技人工钻石和天然的早就没区别了。你得承认的是,虽然这些奢侈品的营销手法非常老旧,但是又非常好用。编品牌故事然后持之以恒买流量,把这些故事扩散到世界各地并且反复洗脑成消费者的固有认知,在繁华地段置办店面,豪华装修,花大价钱请明星代言,这些才是你手上的奢侈品真正的高额成本。但是它们没有任何一项可以直接体现在你手中的商品上,甚至就连心理价值,也只是焦点效应带给你的错觉。更雪上加霜的是,近期的消费立税让奢侈品的税费更贵了,羊毛出在羊身上,奢侈品以后还会更加奢侈,售价还会更高。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流通环节越多,商品的溢价就会越高。这些奢侈品的制造厂家在把商品生产出来的时候,价格和质量其实还是相适应的,但是一旦到了品牌方的贴牌环节,价格就会直接起飞。这种现象其实直接揭示了一个原理:单纯从售价高低论品质好坏是很荒诞的,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商品的售价里有多少和制造成本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