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烙画烙笔生花送吉祥

2024/8/20 来源:不详

葫芦烙画又称葫芦烫画、火笔画,是以铁为笔、以火为墨,在葫芦上作画的古老民间技艺。

年,释心斋葫芦烙画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给人以喜庆祥和之感的葫芦,因谐音“福禄”,自古被人们视为吉祥物,成为神话故事中神仙、寿者的标志性“法宝”。

现实中,葫芦是盛酒装药的良好器具,置于居室有吐故纳新、美化装饰的作用。

走进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释心斋葫芦烙画代表性传承人陈晓飞的工作室,从几案到墙上,摆放、悬挂着林林总总近百个葫芦。其中,有长相标准的压腰葫芦,有千奇百怪的异形葫芦,又有各种迷你的手捻葫芦……

一个个独具风格、庄重典雅的烙画葫芦,或粗旷大方,或细致柔美。20多年来,陈晓飞以葫芦为载体,以烙铁、电火为笔墨,沉醉于创作之中。

葫芦烙画作品

自然与手艺的结合美

多年来,陈晓飞将秀美灵动的吉祥物“宝葫芦”与烙画完美结合,产生出精美绝伦的艺术效果,将自然含蓄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陈晓飞的工作室,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把80多厘米高的烙画葫芦作品。这件作品上半部分描绘的是飞龙乘云的图案,下半部分是骏马奋蹄的图案,有积极奋进、一飞冲天的寓意,因此得名《龙马精神》。其线条流畅饱满,集书法绘画与一体,足见他深厚的烙画功底与造型能力。

然而,一把电烙铁,就是陈晓飞创作葫芦烙画的工具。也就是用这把电烙铁,陈晓飞在形态各异的葫芦上,绘制出了人物、山水、花鸟、走兽、书法等元素,将葫芦变成了艺术品。

“烙画技术最早产生于汉代,兴盛于明清时期。”陈晓飞说,“葫芦造型优美,寓意多子多福万代绵长,给人以喜庆之感。葫芦制作工艺品从明朝起就有文字记载。清朝时,京津一带的‘刻制葫芦’和‘范制葫芦’曾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成为朝廷贡品。当时的手艺人多采取火绘工艺,在葫芦的木质表面上以中国传统的烫画技法精心创作。”

陈晓飞的烙画技艺是传习家学又经多年刻苦钻研创作所成的。他的曾祖父、释心斋烙画创始人陈泽普是一位民间书画家,曾于宣统年间到天津拜老艺人为师学习葫芦烙画技艺,将10余亩良田专门用来种植葫芦,在其中精选出品相皮质俱佳者,供文人雅士赏玩。

陈家将释心斋烙画代代相传经百余年传承至今。如今经第四代传承人陈晓飞刻苦钻研并不断创新。

无数次地烙烫

葫芦烙画是将葫芦的木质表面,施以中国传统的烫画技法,手艺人们用烙铁在葫芦上留下烙痕作画,使绘画与葫芦融为一体,成为极具收藏价值的艺术臻品。完美的葫芦烙画作品往往给观赏者带来美的享受,产生收藏的愿望。

这项技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那么简单。作品的每一根线条,都要反复多次“烙”,经过漫长的创作过程才能变成精美的艺术品。

葫芦烙画艺术首先是选择素材,根据不同葫芦的造型选择烙什么样的图样。

陈晓飞说:“经过多年对技法和传统纹饰以及书法美术作品的钻研,才有了现在的烙画水平。我自己也不记得创作过多少作品了。”烙画每次下笔前,陈晓飞要先根据葫芦的形状、特点和色泽来构图,再依葫芦的形,利用烙铁的力道变化勾画不同的颜色,这样才能达到形神兼具的效果。

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它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渲染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因此,烙画葫芦既能保持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写实的效果。

陈晓飞说:“我在烙画创作时,运用中国国画的白描、工笔、写意等技法,通过焦、黑、褐、黄、白等多层次烙色表现画面的层次,才能产生令人赏心悦目视觉效果。”

葫芦本色就有古朴的质感,在上面创作出的烙画作品,线条流畅准确、形态栩栩如生、意境幽深高远,能给人耳目一新、不媚不俗的感觉。陈晓飞一般采用两年以上皮质好且周正端庄的葫芦。这样的葫芦适合烙画上色,体现出深浅明暗的层次来。

陈晓飞说:“这些年,感觉自己就像葫芦架上的一根藤蔓,把烙画和葫芦串起来,里面的故事讲不完!”

传承“宝葫芦的秘密”

谈话间,只见陈晓飞先用铅笔在葫芦上勾勒出一只老牛的草稿,他熟练地驾驭着烙铁在素黄的葫芦上游走着,轻重缓急,深浅浓淡,一点点勾描,一笔笔烙印。慢慢地,一只憨态可掬的老黄牛就显现在葫芦上了。陈晓飞眯着眼睛,看着古朴典雅的作品,满是爱怜。

多年来,很多藏家把他的精品烙画葫芦视为珍宝,登门拜访者者络绎不绝。为了传承好这项技艺,他免费教授葫芦烙画技法,让慕名前来的学习者受益匪浅。

陈晓飞还把葫芦烙画技艺带进学校。在课堂上,他不仅引导学生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审美能力,还借助烙画磨练学生的身心品行,提高动手能力。

凭借多年的沉淀,不管是小如拇指,还是大似脸盆,所有来到他身边的葫芦,经他信手拈来地烫烙和渲染,就有了灵气,也被赋予新的生命。同时,陈晓飞也用“铁笔”烙出了自己精彩的人生。如今,他的妻子王亭贻也在工作之余跟他学习创作。儿子陈冠洲已带艺从军用自己的一技之长装扮着绿色军营。

《中国神龙》《钟馗神威图》《荷塘清趣》《雄狮》《观自在》《刘海戏金蟾》,以及木板烙画《运河狮城》……陈晓飞介绍着每一件独具一格的作品,让人感受到,其中不仅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技艺,更蕴含了创作者的良苦用心。

陈晓飞说:“要掌握好这门技艺,就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板凳、守得住初心。”因为长时间一个姿势,导致陈晓飞的腰椎间盘突出。“现在,再也不能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了。烙一会儿就得起身活动活动。”

如今,完成一件作品,要耗费的时间、精力和体能更大。尽管如此,他依然沉浸在起烙落烙间。于陈晓飞而言,烙画一直是他人生的重要部分。他希望自己对葫芦烙画的这份热爱,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一起保护和传承好这项带给人们赏心悦目又象征吉祥如意的传统技艺。

(记者牛健存崔儒靖魏志广通讯员徐博摄影报道)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73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