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厾红点的小馍馍,河捞床压粉条
2023/10/12 来源:不详二十八,把面发
过年的馍馍因为小,又厾了红点,一个个漂亮起来,雪白而圆。
小时候特别喜欢看母亲蒸小圆馍馍。
晚上睡之前就和好一大盆面粉,等天亮之前就发好了。
我的美梦是被小圆馍馍的香味熏醒的,第一锅小馍馍和小米粥就做了全家人的早饭。
之后再洗锅准备蒸多半天几大笼小圆馍馍。
屋子里水汽腾腾,看人都模模糊糊的,但蒸熟的竹屉里的馍馍冒着雪白的热气,香味和雾气将土屋塞的满满当当。
红纸水也泡好,用筷子沾一下迅速在馍馍中央点一下。
那个红点便像一颗美人痣落在馍馍上。
馍馍蒸的多,揉馍馍剂子就要全家女子都上手做,有时别家闺女来串门也洗洗手一起揉馍馍,揪剂子,嘻嘻哈哈的说笑声让空气欢动起来。
两屉蒸熟放在盆子里晾,再接着蒸下一笼,锅不歇人也不歇。
等馍馍蒸的差不多了,余下的面就要做花馍馍的,每个花馍馍上要搁半个枣,还有年夜接神时蒸的大花馍馍,一圈一圈盘旋着,枣一点一点的分开放在上面。等熟了再厾上许多红点点,就是盛开的花朵。
似乎小馍馍厾上红点点就更香了。
晾好的馍馍装了一大口袋放在凉房里,冻的邦邦硬。
正月十五之前家家户户都不再发面,每天取出馍馍在屉上馏热吃。
小孩子嘴馋,常常从口袋里掏一个冻馍馍咬一口,冰冰的硬,就放在炉子上烤的脆脆的再吃。
河捞床,压粉条
山药(土豆)、山药粉条是正月天主打菜。
凉拌豆芽粉条、白菜炒粉、干豆角丝炒粉、土豆猪肉烩粉条。
腊月家家户户都要压粉条的。
邻居要问:“你家压了几升粉面?”
主妇回答5升或者更多,甚至是十几二十升。
升是个古老的计量单位,我见过木制的半升,口大底小,都是正方形的模样。
1升是4碗,过去的老瓷碗。所以几升是用碗衡量出来的。
其实就是家家户户要用几十斤粉面压粉条的。
河捞床谁家压粉条常常要找来会和粉面的大婶来帮忙,所以压粉条时提前一两天盘算好,然后轮流压粉条,相互帮忙。
压粉条的河捞床也不是家家有,一村就有一两个,也得提前说好日子借上。
腊月的河捞床忙乎的像串门子要走遍全村的。
压粉条需要人多一点,和粉面的,压粉条的,捞粉条的,还有烧火的。
忙碌而热闹,似乎是准备年饭的启动模式。
压粉条的面一定要加矾才筋道成形,所以矾大小量要掌握好,会和粉面的大婶往盆里舀几碗粉面,再约摸矾和水的量。
和粉面水是热气腾腾的滚水。和好的粉面揪成和河捞床模子大小差不多的剂子。
锅里水一直翻滚着,粉面剂子塞进河捞床模子里,有力气的人就压粉条。
压在锅里的粉条被轻轻搅动免得黏连,熟了就浮动起来。粉条飘在水面像绽开的千丝万缕的雪白的花,滚动着特别好看。
负责捞粉条的人把熟了的粉条捞到凉水盆里,粉条一热一冷被激得根根分明,然后再捞出团成圆形,一个个放在篦子上端到凉房冻着。
半升几十斤粉面压完需要半天功夫。
忙乎压完粉条后,最后出锅的粉条凉拌一下,再馏热馒头就是中午饭。
那顿凉拌粉条本地人叫“调凉粉”,用腌菜缸里的酸盐汤加葱花加咸韭菜,再加醋盐和麻油调一下就好。
多数人不吃馒头光吃调粉条,一大碗凉凉的筋溜溜的粉条下了肚,说不出来的好吃。
夜里一个个粉条冻的梆梆硬,上面的余水也成了冰,长辈们把冻粉条一个个装在口袋里,等正月天吃时拿出一两个。
多少年过去了,菜市场什么菜都有,但粉条依然像一个低调的平民在桌子上穿插着,可荤可素,可热可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