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真的免费吗损失厌恶心理让你花个不停,
2023/1/10 来源:不详文/莲那
有一天你到超市看见牙膏从20元打折到16元,你会买吗?嗯,有可能。如果从20元促销为免费呢,你是不是毫不犹豫伸手去拿?这还用说!
免费就是让人这么无法抗拒?
你是不是还有过这样的体会?
在自助餐厅里尽管已经吃到撑,直打饱嗝了,还是忍不住一个劲儿地往自己盘子里放食物?
或者是排在特别长的队伍里,等上40分钟,只是为了一份免费的甜筒冰激凌?
商店“买二送一”,为了那个“送一”,最后发现自己买下根本就不需要的东西?
免费为什么让人不可抗拒
免费这种“零定价”方法为什么让人如此不可抗拒呢?
是一种叫做“损失厌恶”的心理在做怪。损失厌恶是指人们失去一件东西的痛苦程度,要三倍大于得到一件东西的快乐程度。
网络书店经常推出购书超过多少金额就免运费的促销方式,例如,买一本18元的书可能要加付10元的运费。但如果再买一、两本,总金额超过50元的话,就可以免支运费。
本来我没有购买另外一本书的打算,但免运费实在诱人,让人感觉不用就亏了,忍不住就又花钱再买了一本自己原本并没有打算读的书,这些书有可能拿回家就被塞到书架上,再也没有被拿出来过。
就算是一向聪明的经济学家也会不小心掉入这样的陷阱。
经济学家丹打算买一辆新车,他仔细读过本田厢式旅行车的所有资料,觉得最适合自己和家庭的就是可以装下很多东西的厢式旅行车。
但是后来,一辆奥迪轿车吸引了他的眼球,原因就是一个令人心动的优惠——三年内免费换机油!哇,这么大的诱惑怎么抗拒得了呢?
这辆大红色奥迪车外形酷似跑车,驾驶它让丹几乎忘掉了自己是个成年人,是个要对两个孩子负责任的父亲,这感觉太棒了!虽然丹觉得影响自己买奥迪车的理由并不全是免费换机油,还因为这辆车外形炫酷、操控感强。但是,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免费产生的影响的确非常大,大到有些不合理。
最终,丹买了这辆奥迪车,外带三年内免费换机油的优惠。后来他想,如果当时头脑清醒一些,原本可以更理性地计算一下。他一年大约行驶英里,机油是英里换一次,换一次机油大约75美元。那么,三年算下来,总共只能节省美元,不到车价的0.5%——这实在不能成为决策的充分理由。
再后来就更糟了:现在他的奥迪车里放着各种活动玩偶、一辆折叠婴儿车、一辆小自行车,还有各种各样的儿童玩具,一直堆到了顶棚。他想,我的天啊,当时真该买一辆厢式旅行车。
“损失厌恶”的心理常常让我们不知不觉掉入消费的陷阱,想要的商品留在了商店里,不想买的东西却被我们带回了家,这就是冲动消费造成的恶果。尽管我们逐渐意识到“多买书免运费”,“买高档车免费换机油”都是商家的套路,可是我们还存有一丝侥幸,难道所有的免费都是坑?类似“送样品”、“买商品抽奖”等,这些都不需要真金白银地花钱。
免费真的免费吗?
所以,免费真的代表我们没有花费吗?
在领取免费物品时,很大可能会存在搭售的行为,这种搭售将会使你付出不必要的成本。你本来没有想要这个商品,但是在你接受了别人的好处后,你就变得难以拒绝别人,花费更多。
赠送护肤的试用品、试吃都是商家普遍应用的免费策略,让你不好意思拒绝,不得不掏腰包。还有的是变形免费陷阱,比如花几十元抽几千元的手机,一个物品如果远低于市场价格,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没有不要利润的商家。
说到底,免费有可能给我们带来麻烦:我们原来压根儿不想买的东西一旦免费了,就会变得难以置信地吸引人。
此外,做任何事情都存在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和财务中的成本概念不同,是指你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所有东西。
在吃“免费的午餐”时,也许你可以去完成另一件事情,而这件事情能够取得的收益就是你这次午餐的成本。
假如每天写完作业到睡觉前的2个小时,可以选择追剧,也可以选择健身、和朋友聚餐、看本书、跟家人好友打电话等,虽然有无数个选择,但时间是固定的,一旦选择其中一个,就放弃了其他选项,每个选择都包含了其他所有选项的机会成本。
免费还会浪费我们的时间成本。比如各种打着免费旗号的网络游戏,看似不花钱,但是想要获得这种没什么意义的愉悦感得花费时间。这些时间如果用来在工作精进,锻炼身体,或是用来看几本书,学一门新的课程,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所以,免费其实并不免费,我们不只多花费了金钱,还要搭上时间和精力,得不偿失。
如何拒绝免费的诱惑
1、培养日常经济学思维,增强自己对免费的抵抗力。
对于免费这件事,我们还可以从商家的角度来进行换位思考,天下没有免费的的午餐,商家为什么好心地提供免费美容体验、免费化妆等服务呢?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词叫做“弹性”,即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变化程度。商家之所以愿意免费,是因为只要吸引了消费者走进商店,就能通过其他的产品或服务赚取收益,而且买的人变多了,商家的总销量和总收益也会提升。
女朋友在商场闲逛时,并没有打算买化妆品,但是售货小姐说可以帮忙化一个快速提升气色的妆,她欣然答应了。化妆中,售货小姐通过闲聊和暗示,让原本没有购买想法的女朋友,不知不觉买了眼影、口红、粉饼三样东西。
《图解生活微观经济学》告诉我们,商家的免费不是真的免费,而是通过“免费结缘”的模式提高市场占有率,获取更多的消费用户,再通过其他的产品或是其它途径来获得更多利润。
所以,当我们再碰到免费时,不妨从商家的角度思考一下:如果对方不能从我身上获得更大收益,那么他为什么会提供这项服务呢?当我们进行换位思考时,有利于我们做出更加理性的选择。
2、建立数字敏感度,在评估或分析免费事件时,试着将其转化成简单明了的数字来进行分析,而不是仅以感觉、印象、好恶来做判断。
很多免费都是以时间换商品,但是时间也是有成本的,一年只有天,小时,分钟,但是因为每个人都拥有时间,所以时间成本常常被我们忽视。
如果要花1小时排队领一件免费商品,你可以这么换算:
假设一个月的工资是元,除以22个工作日,再除以8个小时,每个小时是45元钱,这就是1个小时的现金成本。如果排队领取的商品价格小于45元,也就是成本小于收益,那就是不值得的。
有时候商家也会送一些免费的赠券,我们使用赠券购买了原本不打算买的商品,以为自己赚到了,其实计算一下,我们原本的支出是零,使用赠券后我们付出的钱是商品价格减去赠券价格。明明是非理性地多花了,而我们常常高兴地以为自己省掉了一笔钱。
理性也是一种信念,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宣传习得的,我们可以通过看书,如《牛奶可乐经济学》、《生活中的经济学》,或听听经济学相关的网课,多了解和学习一些日常经济学的常识,比如机会成本、折扣、价格歧视等。当我们在消费时变的越来越接近“理性”,就能更加自信、独立地做出正确地判断。
《人类简史》说,人类之所以最近几千年进步很快,是因为我们抛弃了基因进化,踏上了信念进化的快车道,所以只要能够改变每个人心中的信念,就能够操纵这个世界的均衡。
3、打造风险认知防护罩,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参加一些展会时,经常会看到“留个人信息免费领奖品”的活动。很多人都会到亲朋好友转过来的免费送活动,包括集赞、送礼品,扫码送话费等。
对于这种免费的馅饼,这时候就尽量不要贪图便宜,参与其中。否则丢失了自己的“数据隐私”,轻则换来以后不断地受到各种电话推销骚扰,重则还会引来诈骗。
培养对风险的直觉,学会放弃超过自己能力和认知范围的免费价值。
很多“羊毛党”到处薅羊毛,却没有花时间了解过选择平台的背景,最后发现提现有困难,赚不到收益还赔了本金,所以我们要对自己的选择有清醒的认知,不断学习专业的知识。否则因为不懂选择了跟风,甚至还因为运气的原因有所收益,就会被这种假象所蒙骗,乐观地高估自己的眼光和选择能力,而这样的胜利果实是永远靠不住的。
抵抗免费的诱惑,就像防范身体的“亚健康”一样,虽然“亚健康”不会给我们带来致命的危害,但是不知不觉中会侵蚀我们的身体,所以我们要从心理、行为和方法上,对“免费的诱惑”进行整体防御,而不是针对单个免费活动见招拆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