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孟郊究竟想看啥难道拼搏半
2023/3/24 来源:不详公元年,唐代诗人孟郊走在长安街道,屡次不第,拼搏了大半辈子的他终于进士及第,无以言表,唯有赋诗一首,春风得意马蹄,一日看尽长安花。
一首七言绝句,名冠古今。
可是细细读来,好像别有一番风味,按诗中所说,他就没有像辛弃疾那样了却君王天下事的气魄,也没有像张载一样为往圣继绝学的大志。
他即使说个考上进士之后,造福父老乡亲也好啊,可是这些有格局的话,他通通不说,而是只说了一句看花,他来参加科举考试,好像就是为了来长安看花的。
这并不符合古代文人正常的审美标准,古代文人甭管心里想不想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反正说的话一定要到位,格局一定得高。
再者即使孟郊真的很千里迢迢进京赶考,只为功成名就在长安看个牡丹,杏花,或者莲花?哪里的花不都一个样,即使是考上进士之后,非常高兴就喜欢看花,也没必要非得看长安之花。
这里的花大概率不是指的真实的花花草草那种花,而是借物喻人代指美人,对此宋国材评论此人失意处牢骚幽愤过甚,得意后便尔骄穉放荡,何语未免寒态。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而这里的骄穉又是什么意思呢?
通过翻查资料,我们了解到这是是骄矜炫耀的意思,假如一日看尽长安花,此处的花代指花草的话,那么未免评论过于苛刻了,就看个花花草草就显得骄傲炫耀了?
显然这不符合常理,从此诗的前两个词“龌龊”“放荡”,也能透露出他想看的是貌美如花的美女。
不论是现代还是古代,形容一个女子的美貌,总是与花脱不了干系,你能用花形容一个男子汉大丈夫吗?
用花形容貌美的女子,而花蕊形容比花还美还脆的女子,在五代时期有个著名的花蕊夫人,后蜀孟昶之死,有人猜测就是赵匡胤为了得到她,而被害死的。
当然一日看尽长安美女这事并不“龌龊”,尤其是出身在底层的诗人,他们绝不是象牙塔那样看尽世间繁华,不染俗世尘埃,反而是黄金屋,颜如玉那种比较世俗的想法。
读书为了什么,宋朝皇帝都告诉你了,书中有黄金屋,颜如玉。黄金屋就不用说了,这颜如玉也是喻人,并不是指玉,颜如玉指的是容颜如玉的女子。
我们大家都知道要充分了解一首诗所表达背后含义,必须要了解这位诗人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的环境之下,很难具有相同的思想情感。
孟郊早年清贫苦寒,父亲也只是个小吏,注意在古代官与吏的区别很大,大部分吏只是官的临时帮手,不论是从等级亦或是规格薪水,都不能与九品芝麻官相提并论,简单来说就是不入流。
孟郊的家庭状况也不像李白那样很富足,李白整天饮酒作诗,仗剑天涯,即使不工作,没有在碧溪上钓到周文王,也不用担心吃不上饭的问题。而孟郊就不同了,他的生活可没那么多的诗情画意,他不干活就得一箪食,一瓢饮了。
从他的诗中也能反映出来,孟郊的诗词没有过多的绚丽辞藻。作为在底层挣扎半辈子的小老百姓,深知安史之乱后的唐朝民间疾苦,参加了两次科举,都没有考取什么功名,一直到了四十六岁才当上进士。
孟郊的大半人生不甚如意,虽然说论他的才华还是家世,对于唐朝那些连房子都没有的草民来说,已经是很好了,但是他依旧是底层的小草帽,来到了长安,很难不被歧视。
相比于长安这些大都市的豪门来说,咋可能会看上这个来自乡间奋斗的小伙呢,即使是不在长安,就是在他老家,一般大户人家的女子,也不可能看上他,就不要说长安花了。
考上进士与考不上进士,这是天差地别的概念,在古装剧里,经常有这样的场景,男子进京赶考,糟糠之妻独守空房,等男子功成名就接她,然而那些京城显贵已经在这些进士中物色女婿人选,尤其是在唐朝,唐朝虽然首创科举取士,但是每年的进士数量并不多,数量远不如宋朝之后。孟郊从此扬眉吐气,再也不会被瞧不起,也难怪春风得意未免寒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