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旧社会为何会流行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

2023/1/26 来源:不详

旧社会之所以流传“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这句话,是因为话里的五种人,干了不少伤天害理的勾当。

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是在旧社会时,流传甚久的一句俗语,在这句俗语中,包含了五个不同的职业。

那么,这五个不同的职业都是什么呢?他们又是出于什么原因,会被说成“无罪也该杀”之人的呢?

下面,我们就详细讲一讲这句俗语背后的意思,以及为何会形成这种说法的原因。

先说第一个,车

这里说的车,指的是旧时那种以拉人(也包含那种专门拉货)为目的,且跑的是长途的大车车夫。

他们所拉的这种车,往来的是地方与地方之间,路途相对较远,因此采用的通常是畜力。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大车,与旧时北京城城内流行的那种“大鞍儿车”还是有区别的,“大鞍儿车”通常载的是近途,一般都是在城内,因此都是人力为主。

此外,这种大车从外形上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敞篷的”,也就是没有盖子,即光板车,另一种则是蓬车,也就是有盖子。

比如我们在古装电视剧中看到的那种一个骡子拉着一个带蓬的马车,便是这种大车。

这种大车,按照正常体型的人,大概能坐四五个成年男子,如果是老少妇孺,挤一挤能坐六七个,而赶车的人,便是前文提到的“车夫”,也叫做车把式。

上文也提到,这种车一般跑的是长途,即地方与地方之间,因此,不管是拉人还是拉货,车夫们通常都会装满之后才出发,毕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利益最大化。

甚至一些车把式,宁可自己在一旁半跑半走赶路,也不愿意自己白占一个能赚钱的位置,加上旧社会也没有人管什么超载的问题,因此,这种车往往都是能拉多少就拉多少。

而问题就出在这里,一个车不管是拉人还是装货,要么是有钱人把一辆车全包了,要么是几个人拼车,凑够一车后出发,这样一来,作为车夫来说,自己拉的什么客人,装的什么货物,他就一清二楚。

在大致知道了客人的底细之后,一些黑心的车夫就干起了见不得人的勾当。

根据一些资料的记载,一些黑心的车夫通常会采取两种方式来“中饱私囊”,比如拉的都是普通人的话,那么在行路途中,车夫就是提前瞄准好目标,比如通过套话、观察等方式,去弄清楚客人贵重物品放在哪里,然后趁着半道儿住客店之类的机会,对客人的钱财进行偷窃。

尤其是碰上那种大通铺的客店,客人前脚刚掀开帘子出去,后脚车夫就敢拆你包袱。

你问别人的看见为何不管?很简单,第一是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宗旨,出门在外尽量不引火上身,第二则是真要是喊了,未必就能解决问题。

为何?要知道这些车夫,长年在一条道上来回跑,保不准就认识或者本身就是土匪,真要是喊了,他回头召来一帮土匪,你还要不要命了?

除了用这种方式来窃取客人的钱财外,还有一些车夫,仗着对地形的熟悉,加上本身就和土匪有约定,因此就把客人专门往人迹罕至、偏僻无人的地方拉,最终将客人以及货物全部送到土匪手中,然后根据与土匪的事先约定,来赚取一部分的抽头花销。

这种把戏,在旧社会时普遍存在,别的不说,就说旧时北京城附近的密云,一些外地的客商在走到这里时,没少受黑心的车夫坑害于此,运气好的还能保住性命,运气不好的,连人带货都自此消失不见。

曾经还有种说法,旧社会的车把式,如果遇到沿途有劫匪的话,只要抱头蹲下来,然后竖起手中的马鞭,那么土匪就不会伤害他,之所以如此,也大概和旧时一些车夫,是土匪“合作伙伴”的缘故。

因此,这“车船店脚牙”中的车,指的就是旧社会时,那些靠着窃取客人钱财、货物,以及和土匪串通,一起谋财害命的人,虽说并不是所有车把式都是如此,但俗话说“一颗老鼠屎,怀了一锅汤”,因此就给旧时的人们造成了不好的印象,也落了个无罪也可杀的坏名声。

再说第二个,船

这里的船,指的是在江河湖泊上,靠着摆渡客商为生的船夫。

旧时的交通,没有我们现代便捷,除了陆路之外,最方便的莫过于水路,因此,就衍生了一批靠着摆渡为生的船夫。

而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这些船夫中,就存在有不安分守己,非要靠一些邪门歪道来挣钱的人。

具体的做法,就是载着客商离开岸边,到了水域上之后,就开始露出本来的面目。

为什么要离开岸边走到水域之上才行动呢?很简单,水上不比陆地上,陆地上人遇到坏人还能跑,但在水面上你往哪跑?即便是熟悉水性,也总不可能带着行李一块跳入水中。

因此,到了水面上之后,那基本就是船夫说了算了。

而黑心的船夫,一般都会照例问一句,吃板刀面还是馄饨?这句话其实也是黑话的一种,所谓板刀面,是指把人咔嚓切了,扔到水里去,说白了就是图财又害命。

而所谓的馄饨,就是放客商一条生路,财物留下,自个儿跳下去,但跳下去是死是活,那就听天由命了。

比如在小说《水浒传》中,宋江就遇到了这么一出。

“宋江道:“家长,休要取笑,怎地唤做板刀面?怎地是馄饨?”,那艄公睁眼道:“若要板刀面,俺不消三五刀,一刀一个,剁了你三人,若要馄饨,快剥了衣裳,赤条条跳下江去。””---《水浒传》

虽说《水浒传》是一部小说,但有道是艺术来源于生活,这种载着客人行至江中心,然后图财害命的事情,在旧时常有发生,甚至在某些地方都成了当地一害了。

并且,除了这种谋财害命之外,部分船夫还有一种挣钱方式,那就是坐地起价。

方式很简单,比如原本在岸边上船之前,客商与船夫商定好船费为多少多少,然后相安无事上船,但走到半道后,船夫就坐地起价,总之就是之前的价格不算数,必须加钱才行。

你要不给,那直接弃客而去都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还有就是遇到半道生病的客人,将其扔在某处码头,而船夫却带着客人的行李离去的,另外还有趁客人不备偷窃钱财的,在旧时可谓是比比皆是。

比如在清朝嘉庆年间,苏杭一带就发生了这么一个案子,当时的船夫名叫谢风山,他和他的儿子谢景安驾船拉了一名叫做吴宜人的客人。

这个吴宜人,是要去嘉兴贩卖丝绸,而到了嘉兴之后,吴宜人由于需要下船去贸易,就交代谢氏父子等候,而谢氏父子等了一天后,见吴宜人久不回归,同时翻看吴宜人的行李,发现其中有不少银两,因此就起了坏心,直接告诉儿子,开船离开。

当然,这个案子最终被侦破,谢氏父子也因此受到惩治,但当时类似于谢氏父子干的这种事情,可谓是比比皆有。

还有第三个,店

这个店,分为两种。

第一种,指的是旧时的店小二,也就是我们在影视剧或者相声评书里,经常看到听到的那种跑堂的伙计。

这种店小二,远非现代的饭店服务员能比,旧时要想当一个合格的店小二,除了嘴得能说会道之外,还得会察言观色,总之得是一个八面玲珑之人方能升任。

而正因为这些店小二能说会道和懂得察言观色,加上工作的性质,因此就结识了不少三教九流的人物,其中就有一些不安分守己的店小二,会成为某些势力的探子、马前卒,为这些势力鞍前马后。

甚至,暗地里加入匪帮,对来往住店的客人谋财害命的也不乏少数。

明朝正德年间,南昌府有个赵姓商人,某日赶路赶得急,错过了宿头,因此就不得已住在离城镇较远的客栈,而这个客栈中的店小二,正是借助过往客商发财的主儿。

因此,在赵某住下后,店小二就盯上了他身上沉甸甸的包袱,于是,在饭菜里下药,将赵某药翻后,意欲偷走其钱财,幸得赵某身体素质不错,并没睡死过去,因此抓了店小二一个现行。

但最终,赵某也只能选择息事宁人,毕竟在人家地盘上,弄得僵了,说不定自己就走不脱,因此,只能任由店小二抢走自己大部分银两,自己吃了一个哑巴亏后狼狈离开。

像赵某碰上的事情,我们在一些古装电视剧中也经常能看到,部分不怀好意,或者别有所图的店小二,往往会为了钱财或者其他目的,对住店客人下手,毕竟他们的工作性质注定了他们有这个便捷条件。

当然,店小二归根结底都只是伙计,很多时候,需要顾忌到店家,因此也就不敢太过肆意妄为,不然的话,一旦做出什么不法之事影响了店家的生意,那么第一个被开除的就是他们。

所以,这个“车船店脚牙”中的车,更多的是指“店家”,也就是开店的人。

什么意思呢?举一个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的例子,就是《水浒传》中的孙二娘与张青这两口子开的店。

孙二娘与张青,所开设的店其实就是一家黑店,专门卖市面上没有的“特色产品”,而看出水浒传的人都知道,他们的特色产品材料来源,就是路过的一个又一个行人。

比如武松,比如鲁智深,都曾经遭过张青、孙二娘夫妇的道儿,若不是机缘巧合保住了性命,恐怕也成了他们店中的特色产品了。

而那些没有武松和鲁智深运气的人,最终是什么下场就不言而喻了。

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小说之中,在民国时期的上海,也曾有过这种事情,当时由于战乱等多种因素,导致饿殍遍地,而每到深夜,一些店家就派出人在大街小巷上四处搜寻,搜寻什么呢?当时称之为“捡尸”,也就是把那些尚有一丝气息的人拉回店中。

至于拉回去干什么,那就要看这个奄奄一息的是什么人了,若是年轻女子,养好后卖往青楼,若是男子,参考孙二娘便知。

还有就是,一些店家就如同上文提到的船夫一样,盗卖客商财物的也比比皆是。

还是清朝嘉庆年间,四川的一个客栈老板李洪顺,遇到了一个贩卖棉花的商人王云赞,他得知王云赞刚刚卖完棉花,钱都带在身上后,就起了歪主意,最终盗取王云赞白银三百四十二两。

事后,王云赞报官,经查处后,谢洪顺被缉拿,最终除了赔偿王云赞银两外,还被处以带枷号示众两个月。

这个案子,记载在清朝的《刑案汇览》之中,而类似于此类的案子,同样也不少,足以说明,旧时确实有部分店家,不是那种安安分分做生意的人,总想着如何从客商身上发点财。

除了想办法从客商身上发财之外,旧时还有一些店家,心肠狠毒至令人无语。

《刑案汇览》中记载有这么一个案子,在安庆府的郊外,有个开客店的,他的一个住客某日突发疾病,且病情加剧,而店家得知后,不但不帮忙请大夫救治,反而干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举动。

店家将这名住客随身包袱翻遍,拿出所有财物,然后又剥去此人的衣服,最终将其抬到了荒郊野外,而当时正值冬季,没过多久,这人便彻底冻死。

不过,这件事情最终被人告发,而这个店家也因为恶意使人致死,遭到了绞刑的惩处。

虽说上述举的这些例子都是些个案,但这种无良的店家只要出了一个,就会让整个行业蒙上不好的名声,况且,旧时的客店往往也都是藏污纳垢之地,因此,老百姓们就普遍认为,开店的好人不多了。

另外就是“脚”

这个“脚”指的是脚夫,就像四川民间那些靠着卖力气,给人挑货的“棒棒”一样。

不过,脚夫也分好几种,笼统地说,有两大类,一种是专门在各地的码头上装卸货物的脚夫,比如像清朝时的德州,当时德州是大运河山东段中重要的码头之一,因此来往的客商很多,而这里就活跃着大量脚夫。

另外就是北京城,前往北京城的客商更是来自天下各地,因此各大城门附近也存在有不少的脚夫。

但是这种在固定场所为人装卸货物的脚夫,大多还是比较安分的,他们通常是有组织有纪律,挣得也是辛苦钱,一般都不会欺压过往客商。

真正可恨的是那种长途的脚夫,也就是货主临时雇佣扛货的人,或者是那些自备有骡马车辆的脚夫,才是该杀的存在。

明朝时,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就曾经在考察山川地理的时候,途径某地(地名就不说了),被一帮脚夫给坑了,不仅随身携带的东西都被抢走,自己本人还差点丢了性命。

因此在旧时,一般稍微有点财力的人家,通常都会自备家仆,等到主人出门的时候,与主人同行,一路上帮忙搬货之类,为的就是避免被临时雇佣的脚夫坑害。

最后就是“牙”

这个“牙”,旧时叫做掮客,搁现在则叫做中介。

能干得上掮客的,都是一张红口白牙能把人说飞了主,这类人通常都是两头赚,这边赚雇主的抽成,那边赚买家的利润,总之什么货物到了他们手里,转手不赚个盆满钵满,一般都不会出手。

当然,做生意嘛,人家掮客挣得就是这份钱,谁叫人家有你想要的货物消息以及来源渠道呢?所以,如果是正常的掮客,赚取点中介费还是能够理解的。

但旧时有些掮客,靠着自己熟悉市场行情,就弄出一派欺行霸市的模样,这就相当可恨了。

比如《水浒传》中的浪里白条张顺,他曾经就是一个“渔牙”,什么意思呢?即靠着在贩卖鱼类的市场上混吃混喝的主。

书中有这么一个细节,当时宋江、李逵等人在江州酒楼吃酒,席间缺少一个下酒的鲜鱼,李逵就去到江边找卖鱼的渔家购买。

结果到了之后,渔家表示不卖,为什么呢?因为渔牙张顺没来。

从这个记载中就能看出,当地的鱼类贩卖生意,被张顺掌握在手里,他不来就没人敢卖鱼,因此他就被称作为“渔牙”。

这种渔牙,在主导着某个市场后,就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肆意控制产品价格,并且借此来中饱私囊,而那些卖鱼的人,为了能在这个市场卖东西,就不得不按照他所制定的规矩、抽成来,至于那些想买鱼的人,则是必须按照他规定的售价购买。

这便是欺行霸市,也是这种人的可恨之处。

不过,更可恨的还有一种“牙子”,这种“牙子”贩卖的不是什么农副产品,也不经营什么百货生意,他们贩卖的是活生生的人口。

换而言之,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说的人口贩子。

这种人口牙子,是古往今来最为可恨之人,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昧着良心把一些女子、婴孩从某地拐走,然后再通过他们特有的联系网络,找到需要购买的人。

如此一来,不仅让被卖之人人生被迫改变,也让丢失人口的家庭经受巨大的痛苦。

所以,这种人口牙子,才是最可恨,也最该杀的之人,并且在古代,对于这种人的惩治就相当严厉。

比如在明朝,《大明律》就明确规定,掠卖人口者,杖刑一百,流放三千里,到了清朝更严厉,清朝同治年间规定,贩卖人口者,一经查实,主犯一律斩立决,从犯一律绞立决。

而这个“牙”除了是指掮客和中介之外,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是指“衙役”的“衙”。

在这种说法里,主要是认为旧时的衙役,虽说与普通人都是“贱籍”,但却因为掌握了一定的权力,变得为所欲为,肆意欺负普通人,甚至为了钱财利益,在一些案子上动手脚,把白的说成黑的,把好人污蔑成坏人,因此,也遭到了老百姓的愤恨。

上述便是俗语“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中的五种职业,也是这五种职业为何会有“该杀”名声的原因,当然,这种说法有一定的片面性,也有“一棍子打翻一船人”的嫌疑,但由于旧时的人各种信息较为闭塞,因此在吃了一次亏之后,就会因此而警醒,并将这种警醒告知身边人,因此久而久之,就有了上述说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算是旧时人们的一种生活智慧。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30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