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中的蕉叶纹饰蕉能韵人而免于俗
2024/8/24 来源:不详前言:
中国古代瓷器上的装饰花纹,不仅题材丰富,技法巧妙,且“纹必有意”,经常有着特殊的寓意。龙泉青瓷是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要求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历史名窑之一,其瓷器作品上的纹饰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含义。
蕉叶纹指以芭蕉叶组成的带状纹饰,特指以蕉叶图样作二方连续展开形成的装饰性图案,装饰性强,线条简洁规整,主要以划花为表现手法。
蕉叶纹的演变
壹
蕉叶纹最早出现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上。严格地讲实际上应是一种兽体的变形纹。“两兽驱体作纵向对称排列,一端较宽,一端尖锐,作蕉叶形式。这类纹饰大多施于觚的颈部和鼎的腹部”。
古铜彩蕉叶纹出戟花觚瓷器上的蕉叶纹饰最早见于宋代,盛行于元、明、清时期。主要用于瓷器的颈部或器物下腹,有单层和双层两种。
明代中期以后至清后期、民国期间,瓷器中蕉叶纹被广泛用于不同器型、不同部位,形态各异。
蕉叶纹的来源与寓意
贰
芭蕉别名绿天,扇仙,绿荫如盖,扶疏可爱,古时候人们就认为它适合种植于庭中、窗前或墙隅。《群芳谱》中更有说道:“为窗左右,不可无此君”。
芭蕉虽直立高大,体态粗犷潇洒,但其蕉叶却碧翠似绢,吸引无数画家将蕉叶作为画中物象,大篇幅描绘阔叶芭蕉,彰显夏日清凉。俗世里的芭蕉,因沾了陶瓷及文人笔墨的边,便染上了古典的底子,有了脱尘的意味。
李渔的《闲情偶寄》中有道:“蕉能韵人而免于俗。”大意指芭蕉的韵味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使人们避免世俗之气。久而借芭蕉抒情成了文人墨客、高僧雅士们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以及对文化人格的一种追求。
在蕉下听雨、品茗、抚琴、吟诗、作画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以芭蕉为题材的美文、书画作品更是多如牛毛。如此芭蕉在中国历史文化和日常生活中开始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也难怪瓷器上会有那么多的蕉叶纹了。
而蕉叶纹作为一种瓷器装饰图案,也有着其独特美好的寓意。如芭蕉的叶大,则“大叶”谐音“大业”,寓意大业有成;而且芭蕉的果实都长在同一根圆茎上,一挂挂紧挨在一起,所以被看作团结、友谊的象征;再如芭蕉其冬死春又复生的特点,也被看作起死回生的象征。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