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2022/9/3 来源:不详

茎的初生结构是指茎尖顶端分生组织中的初生分生组织的细胞,经过分裂,生长和分化而形成的各种结构。通过茎尖的成熟区做一横切片,可以观察到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由外向内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组成。

1表皮

表皮是由初生分生组织的原表皮分化而来,通常由一层细胞组成,细胞排列紧密,形状比较规则,一般呈长方体形,长轴与茎的纵轴平行,是茎的初生保护组织。表皮细胞是生活细胞,一般不具叶绿体。有些植物茎的表皮细胞含花青素,因此,茎呈紫、红等颜色,如蓖麻、甘蔗的茎。由于茎生活在地表,因而表皮的结构上就有一些适应特点:表皮细胞外壁角质化而形成角质膜,在旱生植物茎的表皮上,角质膜显著增厚,而沉水植物的表皮上,角质膜一般较薄或不存在。蓖麻、甘蔗等植物的茎上有时还有蜡质。角质膜和表皮毛的存在,使表皮既能起保护作用,又可防止茎内水分过度蒸腾,这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2.皮层

皮层位于表皮与维管柱之间,为多层细胞所组成,由基本分生组织分化而成。与根的初生结构相比,皮层在茎的横切面上所占比例较小。

皮层由多种组织组成,但以薄壁组织为主。最外方有一至数层皮层细胞,常含叶绿体,故幼茎外观呈绿色,并可进行光合作用。发育到一定阶段,通常靠近表皮的几层皮层细胞分化形成厚角组织,如薄荷、蚕豆等方形的茎或芹菜多棱形的茎中,厚角组织常分布在四角或棱角部分,具有机械支持的作用。有些植物茎的皮层中还存在纤维或石细胞,如南瓜茎的皮层中,厚角组织与纤维同时存在。

皮层内部主要为薄壁组织,细胞较大,大都不含叶绿体,细胞排列疏松,有胞间隙,主要起贮藏作用。水生植物的茎,一般缺乏机械组织,但皮层薄壁组织的细胞间隙却很发达,常常形成通气组织。有些植物皮层中还有分泌腔(棉花)和乳汁管(甘薯),有些则具有含晶体和单宁的细胞(如花生、桃)。

3.维管柱

维管柱是皮层以内的中央柱状部分,由维管束、髓和髓射线等部分组成。大多数植物茎和根不同,无显著的内皮层,也不存在中柱鞘,因此,茎的皮层和维管柱的界限不易划分,故称为维管柱,而不像根中维管柱常被称为中柱。

(1)维管束

维管束是由初生韧皮部、束中形成层和初生木质部组成的束状结构,由原形成层分化发育形成。维管束在多数植物茎的节间排列成环状,由薄壁组织隔离而彼此分开。但在有些木本植物的茎中,维管束似乎是连续的,距离相隔很近。

大多数种子植物的维管束为外韧维管束,有些植物维管束初生木质部内外都具有韧皮部,为双韧维管束,如南瓜等葫芦科植物、夹竹桃、茄等,还有少数植物具有周韧维管束或周木维管束。

(2)髓

位于茎中央部分的薄壁细胞称为髓,由原形成层以内的基本分生组织分化而来,所占的比例较大,细胞中常含淀粉粒、晶体和单宁,主要起贮藏作用。有些植物的髓在发育时破裂而形成髓腔,如伞形科和葫芦科的植物;有些植物的髓部周围部分有排列紧密的壁较厚的小细胞,与内方的大细胞差异很大,称环髓带,如椴的髓:有些植物的髓中含有石细胞,如樟,胡桃、枫杨茎的髓呈片状。

(3)髓射线

髓射线也称初生射线,为位于两个维管束之间连接皮层与髓的薄壁细胞,由基本分生组织分化而来。双子叶草本植物茎中的初生维管组织排列成分离的维管束,髓射线较宽且容易识别。大多数木本植物茎中的初生维管组织排列成近似圆筒状,髓射线较难辨认,仅为1或2列薄壁细胞。髓射线除具有贮藏作用外,还可作为横向运输的途径,有的髓射线细胞可反分化形成束间形成层。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13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